泥螺-日光性皮炎是因患者过多食用泥螺再经强烈日晒之后,在皮肤所发生的炎症反应。常在服食泥螺后遭受日光曝晒的3~4天以内发病。女多于男,儿童和青年易发,常与体质有关。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3%
易感人群: 儿童和青年易发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头痛 腹痛 腹泻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50%
常用药品: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丹皮酚软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3000元)
注意饮食卫生,应避免过多食用泥螺,在食前应将其充分洗净和腌透备食,不饮鲜泥螺汤,不食其内脏。
(一)发病原因
尚不清楚,泥螺是杂食性海产较小的贝类动物,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侧腔目,常匍匐在海滩上,吞食藻类泥沙等。
(二)发病机制
泥螺体内可能含有某种光感物质,食后在人体内积聚,经强烈日光曝晒后于机体内引起光化学反应而致病,病人尿中常可以检出类似卟啉的红色荧光。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饮食卫生,应避免过多食用泥螺,在食前应将其充分洗净和腌透备食,不饮鲜泥螺汤,不食其内脏,仅食泥螺肉,但食后仍须避免日晒。
有时可以发热,头昏,头痛 ,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痛 或腹泻 等。
在暴露部位皮肤发生潮红,充实性弥漫性水肿 ,表面光亮,可见丘疹 和大小不等的水疱,内容澄清或含血液以及瘀斑 ,糜烂,坏死或溃疡 ,往往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和手足背等处为多,瘀斑以鼻背和颧部易见,约经两周即渐消退,溃疡愈合后可遗留萎缩性瘢痕,指甲失去光泽,呈灰褐色,甲下可见瘀斑,少数病人口唇黏膜发生红肿和糜烂,自觉灼热,瘙痒 和触痛,以指头和甲部较为显著,此外,病人还可有紧张 感,发麻或蚁走感 ,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但有时可以发热,头昏 ,头痛 ,全身乏力 ,食欲不振 ,腹痛 或腹泻 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血铁增高,血沉加快,有些病人尿卟啉 检查呈阳性反应。
诊断
根据患者有过多服食泥螺和强烈日光曝晒史,皮疹多形,以红肿和瘀斑为显著,对称分布,好发于头,面和手足背等露出部位,女性多见,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下列皮肤病 相鉴别:
1.日晒伤 局部皮肤红肿和水疱,但很少发生显著的瘀斑,无服食泥螺史,常在日晒数小时或十余小时后发疹。
2.烟酸 缺乏症 除皮疹 发生外,有突出的舌炎和腹泻 ,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抑郁,幻想,运动失调和丧失定向力等,无服食泥螺史,男性多见。
3.光毒性药疹 有明确服药史,无服食泥螺史,与性别和年龄无关。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50%
常用药品: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丹皮酚软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3000元)
(一)治疗
内服利尿剂、维生素B族和C,严重者可用皮质类固醇。对面部水肿和瘀斑显著者可服中药,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风利湿,方宜普济消毒饮加减。
外用疗法:皮肤红肿显著时可应用冷湿敷。在糜烂处可涂布氧化锌油,每天2~3次。有溃疡时可敷贴10%硼酸软膏等,每天包扎一次。
(二)预后
溃疡愈合后可遗留萎缩性瘢痕。
注意饮食卫生,合理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发物。
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合理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发物。
鸡蛋黄
鸡蛋
鸡血
松子仁
干腌菜
啤酒
白酒
鸡蛋黄
蘑菇鸡丝蛋花汤
丝瓜蘑菇肉片汤
肉末胡萝卜炒饭
胡萝卜炒木耳
鸡蛋黄泥
百合鸡蛋黄汤
鲜奶核桃粥
枸杞核桃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