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肉芽肿(lipogranulomatosis subcutanca)亦称Rothamann-Makai综合征,好发于儿童及肥胖女性的下肢及躯干的皮下组织噬脂性肉芽肿。经过缓慢,预后良好,认为是Weber-Christian脂膜炎的亚型,但不发热,全身症状缺如。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好发于儿童及肥胖女性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脓毒症
就诊科室: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6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10000元)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发病原因
虽可有外伤或血管损伤因素,但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虽可有外伤或血管损伤因素,但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好发于儿童及肥胖女性的下肢及躯干的皮下组织噬脂性肉芽肿。故无法针对病因学进行预防,对于有肥胖倾向的人群,应注意控制饮食,特别是需要限制油腻食物的摄入,以减少获得本病的风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并发症的预防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病主要是造成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皮肤损害为少数大小不等的皮下结节 ,小如豆粒,大似杏仁,初发质硬,常与皮肤粘连 ,隐匿皮下或微隆出皮面,触压微痛,表面颜色正常或微红,结节消退不留萎缩与凹陷,偶有结节液化破溃,排出无菌性干酪坏死状油样物质,结节常相继出现,连绵不断,好发于肥胖女性或儿童,皮损分散于四肢,躯干脂肪丰富处,以臀,股伸侧多见。
组织病理:初期脂肪小叶有中性多核粒细胞浸润性炎症,脂肪细胞变性坏死,以后出现巨噬细胞,吞噬脂肪粒呈多数泡沫细胞簇集的肉芽肿,其中含有组织细胞,淋巴细胞,脂肪细胞,最后由纤维所代替,出现囊腔样脂质变性,可有钙盐沉积及血管炎改变,内膜增厚,血管腔变细,周围有细胞浸润。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根据其临床特点可与硬红斑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血管炎 等做出鉴别诊断。
就诊科室: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6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10000元)
无满意疗法,可试用四环素或对症处理。随病程进展,可有自愈倾向。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皮下肉芽肿的食疗方:
1)【花生赤豆枣蒜汤】
配方: 带衣花生米90克,赤小豆、红枣各60克;大蒜30克。
制法: 以上诸物加水共煮汤。
功效: 益气养血,除湿解毒。
用法: 早晚分服。
2)【金针瓜络蚌肉汤】
配方: 蚌肉30克,金针菜15克,丝瓜络10克。
制法: 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煎汤,加盐调味。
功效: 益气养阴,清热通络。
赤砂糖
鸡蛋
鹌鹑蛋
鸡肉
干腌菜
啤酒
白酒
田螺
红花糯米粥
田七红花煮鸽蛋
糯米麦粥
糯米莲子粥
糯米葡萄羹
山药桂圆粥
黑芝麻山药羹
猪肉青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