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粪霉病(basidiobolomycosis)是由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蛙粪霉科中的固孢蛙粪霉所引起,首例由印度尼西亚于1956年报道。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06%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瘙痒症
就诊科室:内科 呼吸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醋酸可的松注射液 醋酸可的松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蛙粪霉病是由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蛙粪霉科中的固孢蛙粪霉所引起。
入侵门户不明,部分病例发病前与昆虫叮咬有关,可能是节肢动物作传播媒介,感染为逐渐增大的皮下结节,皮下结节较坚硬,边界清楚局限,触摸可活动,表面皮肤萎缩,伴色素减退或色素增加,不发生溃疡,偶尔可与下方皮肤粘连但不与肌肉筋膜粘连,结节可肿大累及整个肩部,臂部,躯干上部,面,颈及整个腿部和臀部,个别病例可累及肝,肠等内脏器官及肌肉。
1.一级预防
(1)用过滤空气或层流空气隔离易感病人,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2)控制糖尿病,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严格掌握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抗癌剂等的应用,皆有一定预防作用。
(3)加强食品管理,严防真菌污染。
2.二级预防
由于本病非常急且严重,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由于毛霉菌在分泌物中常不易检到,且难以鉴别,故早期诊断主要靠临床证据:即发病急,病情凶恶,发病部位第一是鼻脑,继以胸腔,腹腔,骨盆,胃和皮肤,致病因素有糖尿病的酸中毒,肺部感染的白血病和淋巴瘤,肠感染的营养不良,如小儿蛋白质缺乏症等,再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包括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分泌物,抽出物,刮取物等),可能达到迅速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使用两性霉素B,隔日静注1.2mg/kg,如有糖尿病应立即控制,鼻腔部位作外科清创术,也有主张联合疗法,除两性霉素B外,加用5-Fc,伊曲康唑或氟康唑等。
3.三级预防
及时使用两性霉素B,可使本病病死率从80%~90%下降至50%左右,控制糖尿病,鼻腔坏死组织作外科清创术,均可改善本病的预后。
本病为真菌感染,且本病可伴有瘙痒,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其他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感染为逐渐增大的皮下结节 ,入侵门户不明,部分病例发病前与昆虫叮咬有关,可能是节肢动物作传播媒介,皮下结节 较坚硬,边界清楚局限,触摸可活动,表面皮肤萎缩,伴色素减退或色素增加,不发生溃疡 ,偶尔可与下方皮肤粘连 但不与肌肉筋膜粘连,结节可肿大累及整个肩部,臂部,躯干上部,面,颈及整个腿部和臀部,个别病例可累及肝,肠等内脏器官及肌肉,局部淋巴结不受累,未发现经血液,淋巴管播散的报道,病人可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
1.直接镜检: 与耳蛙粪霉病相同。
2.真菌培养: 固孢蛙粪霉的镜下结构在不同阶段可有不同结构,具有性和无性两种生殖孢子,无性孢子为子囊孢子,条件不适宜时可形成厚壁孢子。
组织病理:组织病理与耳蛙粪霉病相同。
1.根据临床表现。
2.直接镜检
与耳蛙粪霉病相同。
3.真菌培养
固孢蛙粪霉的镜下结构在不同阶段可有不同结构,具有性和无性两种生殖孢子。
就诊科室:内科 呼吸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醋酸可的松注射液 醋酸可的松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一)治疗
制霉菌素和灰黄霉素无效,碘化钾及两性霉素B有效,也可选用伊曲康唑。
(二)预后
预后一般较好。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燕窝
鸭肉
鸭肝
鸡肉
干腌菜
咸鸭蛋
油豆腐
羊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