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状角质松解(pitted keratolysis)又称沟状跖部角质松解症(keratolysis plantare sulcatum),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长期接触泥土和水的人群中易发本病。其临床特征是跖部皮肤呈环状或点状剥蚀。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细菌感染 脓毒症和菌血症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4--30天
治愈率:30--50%
常用药品: 维生素A软胶囊 尿素软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一)发病原因
该病的致病菌尚不能完全清楚,曾报告有放线菌属,奴卡菌属,石膏样癣菌,链丝菌属等,温暖潮湿是发病的必备条件。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多汗时可局部外用20%~40%福尔马林溶液,平时应保持局部干燥。
本病通常伴有皮肤黏膜的破溃,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在跖部及趾下部,表现为大量浅表性角质层剥蚀,呈散在性,边缘绕以环状的黑沟,呈火山口状,皮损可相互融合呈不规则状,患者常伴有多汗,亦可出现浸渍现象,皮损处无炎症,无自觉症状,严重病人或长途步行后,可出现发红和肿胀,发病与季节有关,夏重冬轻,病程长,多持续数年。
组织病理:角质层上部局限性缺损,一般不超过角质层的2/3,缺损周围的角质呈均质化,缺损的底部可见到革兰阳性球菌和丝状细菌。
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即可诊断。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4--30天
治愈率:30--50%
常用药品: 维生素A软胶囊 尿素软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一)治疗
可内服红霉素,外用四环素软膏或40%福尔马林软膏。
(二)预后
病程长,多持续数年。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多吃一些蛋黄、猪肝、胡萝卜、菠菜、橘子、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并尽量让孩子多喝水,以缓解干燥气候造成的体内水分缺乏。
鸡蛋
鹌鹑蛋
鸡肉
腰果
啤酒
红葡萄酒
白酒
螃蟹
西瓜番茄汁
蛋花番茄面
菠菜橘子汁
菠菜双蛋羹
菠菜芹菜粥
肉末菠菜
木瓜胡萝卜玉米粥
土豆胡萝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