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 >>
科室分类
无机碱皮肤损伤

钠,钾、钙,铵、钡等的氢氧化物多属强碱。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刺激作用,故可在皮肤黏膜上产生不同的病变。其中又以氢氧化钠及氧化钙(及氢氧化钙)等比较重要,且具一定代表性,除氢氧化铵易放出氨外,其余均不挥发,碳酸钠及氟化钠均为碱金属的弱酸盐,亦具碱的腐蚀作用,故一并叙述。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2%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鼻中隔溃疡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整形科 烧伤科 烧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对症治疗

治疗周期:3-6周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长春烫伤膏 聚维酮碘溶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病因

发病原因:

无机碱类均属原发性刺激物,一旦接触均可起刺激反应,其致病的严重程度随刺激物的浓度,接触时间及皮肤状况而定。

发病机制:

无机碱类均属原发性刺激物,一旦接触均可起刺激反应,其致病的严重程度随刺激物的浓度,接触时间及皮肤状况而定,上述几种物质的刺激性以氢氧化钠,氧化钙(及氢氧化钙)及氟化钠为强,碳酸钠次之,碱类引起的灼伤和无机酸类有所不同,前者可以吸收组织水分,使组织蛋白质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致使病变向纵深发展,产生溶解性坏死,所以碱性物质对组织的损害比酸性物质的损害深在而且严重。

预防

接触者必须遵守操作规程,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也可搽适当的皮肤防护剂,下班后彻底清洗,最好在清洗后再用弱酸性水溶液洗涤,涂少量无刺激性冷霜。注意饮食习惯,避免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注意摄入维生素B2、B6、C、E的食物。

并发症
鼻中隔溃疡

有人报道碳酸钠,氟化钠可引起鼻中隔溃疡 ,穿孔,特别是氢氧化钠,可致角膜损伤,甚至失明。

症状
丘疹 良性反应性改变 瘙痒 皮肤脆性增加 指(趾)甲脆软萎缩 组织坏死 充血 皮肤干燥 流泪 化学性皮肤灼伤

几种碱类引起的反应大致相似。

1.灼伤:多因接触高浓度的溶液所致,常发生于手,前臂等暴露部位,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所引起的灼伤,常形成比较广泛的边缘不整的溃疡 ,覆以痂皮及坏死组织,极易遭受感染,由碳酸钠引起的溃疡,典型的呈鸟眼状,可保持1~2个月以上,一旦停止接触,即可迅速愈合,氟化钠引起的,先呈大片红肿,起疱,继而出现组织坏死 ,形成溃疡,各种碱类所引起的灼伤,照例伴有灼热,疼痛感,愈后留有瘢痕。

2.皮炎 :接触粉状物或低浓度液体,可引起急性皮炎,按受累程度的轻重可出现红斑,丘疹 ,水疱等损害,主观伴瘙痒 感,停止接触3~5天后可消退,但也有经久不愈而呈湿疹 样皮炎者。

3.手部皮肤干燥 ,粗糙,皲裂:笔者等在印染厂蒸碱室所见的工人,几乎均有此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燥,开裂,尤以掌面为甚,这在冬季,尤为普遍。

4.指甲,毛发损害:长期接触者可引起指甲灰暗,变脆,变薄,失去光泽,裂开,甚至与甲床分离而毁损,此外,碳酸钠还可使毛发变为红黄色。

5.上呼吸道及眼部症状:碱粉或碱液蒸气皆可引起鼻,咽等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反应,有人报道碳酸钠,氟化钠可引起鼻中隔溃疡,穿孔,眼部可有畏关,流泪 ,视力模糊和异物感等,并可充血 ,红肿,若溅入浓碱,特别是氢氧化钠,可致角膜损伤,甚至失明。

检查

本病主要根据疾病的病史以及临床皮肤检查即可做出明确。首先本病是由于无机碱造成,故临床上通常具有化学碱性原料的接触,如钠、钾、钙等金属元素以及其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氧化钙(生石灰)等皮肤的接触史,接触后出现皮肤的灼伤、水泡等皮损表现。

诊断鉴别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应和接触性皮炎相鉴别,是指皮肤粘膜接触外界某些物质后,主要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性皮肤病。引起本病的物质主要有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物质三大类,其中尤以化学物质致病为多见。本质属于变态反应,一般皮损较碱性皮肤损伤为轻微。

治疗

就诊科室:外科 整形科 烧伤科 烧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对症治疗

治疗周期:3-6周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长春烫伤膏 聚维酮碘溶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一)治疗

碱液一旦溅到皮肤或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得愈彻底愈好。局部采用对症疗法。

(二)预后

有人报道碳酸钠、氟化钠可引起鼻中隔溃疡、穿孔。特别是氢氧化钠,可致角膜损伤,甚至失明。

护理

一、保持精神愉快、减轻精神和工作压力。

二、注意少食辛辣、油腻及高糖、高淀粉类的食物,以免加重痤疮,甚至引起痤疮感染。

三、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四、保持充足睡眠,大便通畅。

五、不抽烟、少喝酒。

饮食保健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鸡蛋

鹌鹑蛋

鸡肉

腰果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啤酒

红葡萄酒

螃蟹

蛤蜊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