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congenital amyotonia syndrome)包括一组原因不同的先天性神经肌肉疾病,早在1900年欧本哈姆报道一种先天性疾病,出生时大多数肌肉的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但无电流变性反应,当时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病种。以后,同一家庭出现先天性肌弛缓和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两种病例,认为此二病的病理完全相同,仅症状略异,此二病之间还出现中间病型。最后,公认欧本哈姆所叙述的先天性肌弛缓,是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的轻型。 良性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即先天性肌张力不全症(congenital myodystony ),又称Oppenheim综合征、良性先天性肌病综合征等。本病征属先天性肌弛缓症中的一种较为良性的类型,以出生后婴儿期即有大多数肌肉张力减弱、肌无力为特征。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婴幼儿发病率约为0.002%-0.008%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3年
治愈率:65%-80%
常用药品: 盐酸苯海索片 盐酸金刚烷胺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患儿的智力大多正常,肌无力并大多呈非进行性,亦无明显肌萎缩,感觉无异常,多数能随年龄增长上述肌弛缓表现渐渐改善。
本病征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机制
在同一家族中可发现有先天性肌弛缓及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两种综合征的患者的事实,支持了遗传病因的观点,本症为婴儿不明原因的非进行性肌强力低下性疾病,随着病理学,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的进展,此种肌病中相继分出中央轴空病,肌管性肌病,线粒体肌病,杆状体肌病等多种类型。
病因未明,应注意遗传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小儿良性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可能会引发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
本病征无性别差异,大多数自婴儿期即发现全身肌肉松弛无力,以近端肌肉受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不能抬头是最早引起家长和医生重视的表现,其运动发育较迟缓,行走路远较正常儿童为迟,有些大运动发育缓慢,有些肌群仍可有较强的动作腱反射正常或欠活跃,虽延迟到2~5岁才开始站立,走路,终于能正常活动,半数在8~9岁时与正常儿童相仿,智力正常,肌肉活检,肌电图及脑影像均正常,预后良好,无须特殊治疗。
患儿的智力大多正常,肌无力并大多呈非进行性,亦无明显肌萎缩,感觉无异常,多数能随年龄增长上述肌弛缓表现渐渐改善。
1.血清酶谱检查
磷酸肌酸激酶 ,醛缩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等均无异常。
2.常规检查 血,尿,便常规 检查多正常。
肌电图正常或呈轻度肌病改变,脑影像检查均正常。
根据出生后婴儿期即有大多数肌肉张力减弱,肌无力表现,感觉存在,无明显肌萎缩,腱反射消失 或减低,病情无进展性,且多能随年龄增长逐渐改善等特征做出诊断。
诊断过程中须与婴儿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相鉴别,后者发病较晚,多在6个月龄以上发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有明显的肌萎缩。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3年
治愈率:65%-80%
常用药品: 盐酸苯海索片 盐酸金刚烷胺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一)治疗
以随意运动训练和被动按摩等为主来维持肌肉的营养,适当使用辅助药物。
(二)预后
本病征大多预后较好,可随年龄增长而症状得以减轻,但很少能获得痊愈。
1、合理休息,病人可进行一般活动,但休息时可使基础代谢率降低,减少氧的消耗,因此,合理安排休息很有必要。
2、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3、饮食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以补充由于机体代谢亢进所消耗的热量。
最好听取医生的话多吃一些清淡食物。
鸡蛋黄
南瓜子仁
绿豆
黄豆粉
白砂糖
花生(炒)
白扁豆
田螺
蘑菇木耳西兰花腐竹汤
腰果西兰花
豆薯小米粥
小米素羹
胡萝卜泥
胡萝卜汤
荠菜黑豆粥
黑豆腐皮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