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综合征(cooks syndrome)是指进食中国食物后,发生的一系列复合症状,由 Kwork首次报道。可见全身倦怠感或面、颈、上胸、背和手臂有“烧灼”、“压迫”、“绷紧”或“麻木”等异常感觉,伴有发作性心悸,称之为中国餐馆综合征。以往亦有称谷氨酸摄入过量综合征,其别名尚有美味综合征、中国头痛、吃中国食物后综合征、日本餐馆综合征等。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0.002%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窦性心动过速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65%
常用药品: 百癣夏塔热片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8000元)
患者每次进餐后10~45min出现症状,也有食后30min~1h发病。临床表现很多,每个患者症状不尽相同。
(一)发病原因
本病征病因未明与吃中国食物有关。
(二)发病机制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食物中的高钠产生暂时性高钠血症从而引起细胞内低钾导致肌肉麻痹无力心悸口渴和血管性头痛许多报道提出口服味精(谷氨酸单钠MSG)是本病的病因曾有试验结果表明凡一次摄入MSG超过1.5g即能引起发病(大多数人在服5~6g最多12g)而静脉注射MSG其发病的阈值是125mg摄入量愈大症状也愈重在调查中有人虽吃下21g MSG仍未发病Ghadimi等认为:
①本病征类似乙酰胆碱诱发的症状和体征;
②抗胆碱能剂和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作用支持本病征是“暂时性”乙酰胆碱病的假说;
③在诱发乙酰胆碱血症中血浆胆碱酯酶活性图形类似食入MSG后的图形Gore等认为并非单纯由于MSG的摄入而是因摄入MSG和其他一些尚未被认识的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者由于摄入与MSG完全无关的其他某些物质的结果
还有遗传性和个体差异性L-谷氨酸原为中枢神经系统含量较多的神经-体液递质(neuro-humoral transmitter)对人体是无害的但给动物大量L-谷氨酸后则产生各种影响:对乳小白鼠可引起脑特别是下丘脑的坏死;对成熟小白鼠可以引起肥胖和内分泌腺病变;对大鼠及成熟犬可引起倾眠和肌阵挛性发作以及强直性乃至阵挛性痉挛的异常脑电图另外又证明吡哆醇(维生素B6)能加重这种异常变化此可能为大量摄入L-谷氨酸后发生γ-氨酪酸(GABA)及磷酸吡哆醇之代谢异常然而其对人体之作用未必与动物相同。
199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WHO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会第19次会议宣布“味精无害”可取消过去关于成人食用味精要限制的规定确定它是一种可靠的食品添加剂除1周岁内婴儿外其他年龄组儿童都可食用这个结论是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经调查发现“中国餐馆综合征”并非因中国菜肴多加味精的缘故而是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饭菜所致烹调温度条件下味精的性能是稳定的用不着担心变质有毒的问题。
预防“美味综合征”的关键是防止暴饮暴食,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要教育他们,美味佳肴不可一次吃得过多、过饱,特别要控制海鲜、肉、鱼等高蛋白食物在短时间内的过量摄入,以防增加胃肠负担,增加胆汁分泌和血液黏度,诱发各种疾病。预防的另一个关键是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经常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以促进胃肠蠕动,加快体内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泄。家庭烹调菜肴时,不加或少加味精和鸡精,以防谷氨酸钠超量,导致“美味综合征”症状加重。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也不必惊慌失措,轻者休息一下即好,症状比较严重时,应该及时就医,以防延误病情。
可并发心悸和窦性心动过速、眩晕、一过性意识,以及剧烈头痛和呕吐。窦性心动过速,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动过速,其发生常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关。它不是一种原发性心律失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生理状态下可因运动、焦虑、情绪激动引起,也可发生在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之后。在发热、血容量不足、贫血、甲亢、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低钾血症、心衰等其他心脏疾患时极易发生。
患者每次进餐后10~45min出现症状,也有食后30min~1h发病。临床表现很多,每个患者症状不尽相同。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头部症状 有猛击样、跳动样、钳子钳住样感、钝痛、带状头痛、见光头痛、颞部悸动性头痛、缩窄性头痛;颈部刺痛并向颈后、上背、前臂放散;流泪、眶周纤维性挛缩、眶痛,眶绷紧感,咬肌、颞肌绷紧感;面有冷汗、绷紧挺出麻木感、潮红、刺痛和温热感;颌部麻木感向项部放散。
2.项部症状 烧灼或麻木感,向手臂、前胸和背部放射,项肌疼痛向两肩、肩胛和脊柱上段放射。
3.上肢感觉异常 二、三头肌疼痛,肩胛带“模拟瘫痪”。
4.胸部症状 胸腋冷汗,胸骨下不适。
5.心悸和窦性心动过速。
6.其他 全身倦怠感,有时眩晕感、酩酊感和恶心,重度有一过性意识蒙?以及剧烈头痛和呕吐。
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发现,必要时做心电图、脑电图、脑CT检查。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应用范围包括: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帮助诊断心律失常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诊断心脏扩大、肥厚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
诊断
根据食中国餐或用中国传统方式烹调的膳食后出现上述一些临床表现,并密切观察症状发作和迅速好转的特点,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征既无发热,又无腹泻,而以神经系统症状突出,应综合病史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急性食物中毒、食物过敏相鉴别。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食物中变应原性的强弱和宿主的易感性有关。⒈IgE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临床症状出现较快,可在进食后几分钟到1~2h。有时极微量就可引起十分严重的过敏症状。就症状出现的次序而言,最早出现的常是皮肤、黏膜症状。呼吸道症状如哮喘出现较晚或不出现但严重者常伴呼吸道症状,食物诱发的哮喘在婴儿比较多见,除吸入所致者外,一般均合并其他过敏症状。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65%
常用药品: 百癣夏塔热片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8000元)
(一)治疗
本病征是良性自限性疾病发作是一时性的通常休息片刻或饮用少量茶水一般于1~2h内即可恢复至多数小时即缓解不需特殊治疗症状严重者可服镇静剂镇痛剂及对症治疗盐酸羟嗪(Hydroxyzine HCL)可改善症状尚未发现其他预防药物。
(二)预后
本病征预后良好。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芝麻
腰果
南瓜子仁
黄豆粉
白砂糖
花生(炒)
白扁豆
羊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