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 >>
科室分类
小儿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其定义为发生在婴幼儿期的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目前认为对单纯FC患儿可不诊断为癫痫。 热性惊厥不是“发热”和“惊厥”的简单相加,1981年Nelson及Ellenberg提出的定义,热性惊厥指的是:婴幼儿时期起病,经常为3个月至5岁之间,伴有发热但非颅内感染所引起,惊厥无其他明确原因,如发作前曾有无热惊厥发作,则此次发作不考虑为热性惊厥。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左启华主编)一书中提出的定义:初次发作在1个月到5~6岁,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初期,当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发生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后,方可诊断为热性惊厥。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婴幼儿人群患病概率5%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斜视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小儿神经内科 儿科学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7天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银贝止咳颗粒 阿司匹林肠溶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500元)

温馨提示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抽搐,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见于感冒等疾病初期,体温骤然上升时,又称热性惊厥,热性惊厥不包括脑炎,脑膜炎发热时并存的抽搐。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抽搐,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见于感冒等疾病初期,体温骤然上升时,又称热性惊厥,热性惊厥不包括脑炎,脑膜炎发热时并存的抽搐。

(二)发病机制

在惊厥性放电时,脑组织有大量的神经元发生快速,反复的脂除极化,需较多的能量维持钠-钾泵的功能,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也增加,细胞代谢过程加快,而且惊厥时体温升高,肌肉抽搐也使全身代谢增加,高热可使动物脑代谢增加25%,这些活动所需能量比正常高出2~4倍,脑的异常放电活动即惊厥放电本身对能量的需要也明显增加,这也是引起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惊厥给脑造成了最大的代谢负担。

热性惊厥为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预后一般良好,引起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很低,这是因为一般单纯性热性惊厥,发作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征,因此惊厥发作时对大脑的影响较少,但是其中有少数患者可以引起智力低下,目前对此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严重的热性惊厥可以引起脑损伤,以致出现癫痫及智力低下,这是指惊厥持续时间越长,惊厥复发次数越多,出现脑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热性惊厥前,神经系统已出现异常,这种小儿即使不发生热性惊厥也会出现智力低下,即认为热性惊厥病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并非惊厥本身所致,而是存在于热性惊厥起病之前,热性惊厥与智力低下并非因果关系,而是共同原因所决定的。

另外惊厥引起脑损伤和年龄也有密切关系,小儿惊厥持续30min以上就可以产生神经元缺血性改变,而成人惊厥超过6h才发生这种改变,这是因为婴幼儿时期脑组织代谢活跃,神经细胞处于生长,分化旺盛时期,正在发育的脑组织最易受损害,所以惊厥发病年龄越早,其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可能会越高。

总之热性惊厥之前如已有神经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将来的智力低下,严重的持续性惊厥本身也能引起脑损伤而影响智力。

预防

1.对于易发病小儿,注意日常护理,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尽量减少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2.惊厥控制后应竟可能找出惊厥的原发疾病,针对原发疾病选用相应治疗。

 

并发症
斜视

热性惊厥在小儿时期较为常见,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多见于婴幼儿,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以9个月~20个月为高峰,其发病率约为2%~4%,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为2%~5%。热性惊厥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其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多伴有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肌或四肢肌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动。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严重的热性惊厥可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症状
麻痹 意识丧失 阵挛 阵发性或强直性惊厥 抽搐 低热消疲 惊厥

惊厥多发生在发热后12h内,多数为全身强直阵挛 或阵挛性发作,少数为强直性发作或失张力发作,15%为一侧性或限局性发作,多数发作历时短暂,一次热程中仅有1次发作,1/3的患儿以后有复发性FC,惊厥时间超过20min(24%),24h内有惊厥复发(约1/4)或有限局性发作者称为复杂性热性惊厥,热性惊厥中仅2.4%以后转为癫痫,下列高危因素与以后转为癫痫有关:6个月以内或6岁以后起病,有癫痫家族史,精神运动发育异常,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后有神经系统异常如Todd麻痹 ,热退1周后有癫痫样脑电图异常,据报道,有上述1个高危因素时有6.8%转为癫痫,2个为17%~22%,3个高危因素时高达50%,小儿颞叶癫痫中1/3有FC病史,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仍有争论。

检查

因常为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本症,所以一般外周血象检查正常;有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可显著增高。

FC患儿在发热期脑电图可见慢波活动增多或轻度不对称,枕区明显,可持续数天,这种非特异性异常对评价预后没有意义,一般应在热退1周后行脑电图检查,部分患儿可见清醒时θ节律,光敏性反应或浅睡期偶发棘波,有明显棘,尖波发放者,以后转为癫痫的危险性增加。

诊断鉴别

诊断

1.单纯性热性惊厥

诊断标准如下:

(1)最低标准:

①首次发病年龄在4个月~3岁,最后复发不超过6~7岁。

②发热在38℃以上,先发热后惊厥,惊厥多发生于发热24h内。

③惊厥为全身性抽搐 ,伴意识丧失 ,持续数分钟以内,发作后很快清醒。

④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脑损伤。

⑤可伴有呼吸,消化系统等急性感染。

(2)辅助标准:

①惊厥发作2周后脑电图正常。

②脑脊液检查正常。

③体格及智力发育正常

④有遗传倾向。

2.复杂性热性惊厥

又称非典型性热性惊厥,除符合单纯性热性惊厥的诊断条件外,凡有以下某一种情况者即应考虑为复杂性热性惊厥:

(1)发作持续l5min以上。

(2)在24h内惊厥1次以上。

(3)发作形式呈部分性发作或发作后有阳性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复杂性热性惊厥初次发作年龄可小于6个月或6岁以上,体温不太高时即出现惊厥,而且复发次数较多。

鉴别诊断

与颅内感染性疾病相鉴别,根据本病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惊厥发作后意识很快恢复正常等易于鉴别。与癫痫鉴别,本症首发年龄在4个月至3岁,在发热早期发生等临床特点易于鉴别。

(一)颅内感染: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

(二)与发热性疾病并发的癫痫发作。

(三)物理、化学、代谢等因素所致脑病。

(四)寒颤、抖动、屏气发作等非惊厥发作。

治疗

就诊科室:小儿神经内科 儿科学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7天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银贝止咳颗粒 阿司匹林肠溶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500元)

(一)治疗 

(1)长时间发作时,应置患儿于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立即静脉缓慢注入地西泮(安定),每次0.2~0.5mg/kg,或用0.5mg/kg的地西泮(安定)灌肠,如20~30分钟仍不见效,可重复1次。   

(3)如有多次发作或惊厥状态,应于地西泮(安定)控制发作后,立即1次负荷剂量的苯巴比妥钠10~12mg/kg,然后口服维持剂量苯巴比妥钠每曰3~6mg/kg。地西泮(安定)静脉注射及负荷剂量苯巴比妥钠均可致呼吸抑制,应事先做好人工呼吸的准备。

(4)与此同时,应采取冷水擦浴、头部冰帽、冷盐水灌肠等物理降温和使用解热药物。   

对有复发危险的病儿,可用药预防复发,方法有二:   

1、平时不服药,在发热初起,体温达38℃以上时,急用安定灌肠,用量一次5mg或每天0.5mg/kg。口服效果不明显。   

2、长期服用药物预防,不论平时是否发热,持续规律口服苯巴比妥,每天3~5mg/kg。也可用丙戊酸钠,每天15~30mg/kg。   

目前有人采用的间歇服药方法,即初次发作以后,每当发热时立即用药,这种方法家长容易接受,但若采用苯巴比妥,则不能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苯巴比妥 至少规律服用7天才能在血中达到稳定的治疗浓度,一剂苯巴比妥口服后也需4~6h才能达到血中浓度高峰,所以不能采用此种方法防止复发。

热性惊厥一般发作短暂。多不需用药。如果正在发作中,可针刺人中或合谷穴位,也可静脉推注地西泮(安定),每次按0.3~0.5mg/kg给药,最大剂量10mg,静脉推注速度1~2mg/min。   

对单纯性FC,仅针对原发病处理,包括退热和其他物理降温措施即可。但对有复发倾向者,可于发热病开始即使用地西泮(安定)1mg/(kg·d),日分3次口服,连服2―3天,或指导本次原发病体温恢回复正常为止,对CFC或总发作次数已达5次以上者,若以安定临时口服未能阻止新的发作,可长期地口服丙戊酸或苯巴比妥钠,疗程1―2年,个别需适当延长,其他传统抗癫痫药对FC发作的预防作用较差。   

(二)预后   

1、复发

热性惊厥常有复发,在初次惊厥以后25%~40%(平均33%)的病儿在以后的热性病时出现惊厥复发。在热性惊厥小儿中,1/3有第2次惊厥,9%的热性惊厥小儿复发3次或更多。   

初次发作在1岁以内的复发率最高,约占一半病例。如家族中有癫痫或热性惊厥者,复发机会也高。复发的时间多见于初次发作后2年以内。   

2、热性惊厥

与癫痫的关系 热性惊厥转变为癫痫的发生率,在以往的报道中相差十分悬殊,2%~57%,可能与观察时间及病例来源不同有关。根据近年来一些较大数量的病例较长时间的观察,发生率在2%~7%。   

无论是单纯型还是复杂型热性惊厥,在热性惊厥发生前如已有神经系统异常,发生癫痫的危险增高。   

3、热性惊厥

与智力低下的关系 热性惊厥小儿发生癫痫及智力低下的原因,一种认为严重的惊厥可以引起脑损伤,以致出现癫痫及智力低下;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热性惊厥前,神经系统已出现异常,这种小儿既可发生热性惊厥,也会出现智力低下。

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解开衣扣,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于上下齿之间,以防唇舌咬伤,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以免后坠,引起窒息;有分泌物及时清理。

(2)降温。体温升高明显者,头部给予湿冷敷,有条件者加冰袋或冰枕置于头部,同时用冰水或30%~50%酒精擦浴颈、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向处,避免擦前胸后背。亦可用药物降温。

(3)减少刺激,避免再次抽搐。各种治疗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房间环境要安静,减少噪音。

(4)做好口腔护理。高热时口腔粘膜干燥,易受损发生口腔炎症,所以要做好口腔保健,常用生理盐水轻拭口腔。

(5)注意安全,必要时加床挡,防止患儿坠床。

(6)及时就医。

饮食保健

给予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避免因降温过快、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1.宜吃高热量、半流质食物。 2.宜吃各种新鲜水果、蔬菜。 3.宜吃进脂肪、低胆固醇食品。

腰果

南瓜子仁

莲子

花生

1.忌吃酱油。 2.忌吃辛辣的食物。 3.忌抽烟喝酒。 4.忌吃发物。

白砂糖

花生(炒)

白扁豆

田螺

1.宜吃高热量、半流质食物。 2.宜吃各种新鲜水果、蔬菜。 3.宜吃进脂肪、低胆固醇食品。

清炒油麦菜

菜花泥子汤

珍珠菜花汤

素熘菜花

蛋黄菜花汤

白菜粥

鲜香白菜羹

鲜陈白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