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 >>
科室分类
足跟瘀斑

足跟瘀斑(calcaneal petechiae)亦称为黑踵(black heel),是发生于足跟侧面或后面的无症状群集蓝黑色或黑色斑点,病因不清,多发生于青少年及球类运动员。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发病率大约在20%-40%左右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个月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肝素钠乳膏 复方乳酸乳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忌烟、酒、咖啡、可可。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清,一般认为可能与局部摩擦或损伤有关。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不很清楚,可能为真皮表浅毛细血管破裂,血红蛋白通过表皮和角质层代谢排出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样改变,也可能为青少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部分症状。

预防

运动时应穿着舒适运动鞋,避免剧烈摩擦和外伤,必要时可暂停运动以减少复发,本病一般无须治疗,暂缓运动,可使斑点逐渐消失。

并发症

可伴发多汗。

症状
足跟蓝黑色或黑色斑点 瘀斑 手足多汗

好发于青少年,尤以球类运动员多见,好发于一侧或两侧足后跟的后面或两侧,偶见于跖的远端一趾或数趾,常突然发生,损害为群集性蓝黑色或黑色斑点,压之不褪色,境界不清,可互相融合,多无自觉症状,可伴发多汗。

检查

组织病理:角层增厚,汗管囊性扩张,其中可见红细胞或无定形的黄褐色圆形聚集;Perls蓝染色阴性,过氧化酶和联苯试验阳性,说明其来源于血红蛋白,真皮乳头层内有红细胞外渗。

诊断鉴别

根据皮损发生部位及临床和病理特点,一般易于诊断。

本病需与恶性黑色素瘤 鉴别,恶性黑色素瘤初为丘疹结节,渐增大破溃,表面为黑色,病理检查可见多数核分裂象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

治疗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个月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肝素钠乳膏 复方乳酸乳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一)治疗   

本病一般无须治疗,暂缓运动,可使斑点逐渐消失。   

(二)预后   

预后较好。

护理

足跟瘀斑食疗方:

桃红四物汤,其安全性、有效性历经千年验证,桃红四物汤即桃仁、红花+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含有多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成份,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具有祛斑养颜、活血调经、改善睡眠的功效,同时促进血液微循环,能有效地改善女性皮肤、心脏、大脑、盆腔的血液循环。

饮食保健

(1)忌烟、酒、咖啡、可可。

(2)忌辛辣、燥热动血的食物。   

(3)忌霉变、油煎、肥腻食物。

1、宜吃开胃食物; 2、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宜吃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鸭蛋

鸡蛋

鸡肉

芝麻

1、忌吃辛辣、油腻食物; 2、忌吃冷、硬食物。

咸鸭蛋

油豆腐

咸鱼

螃蟹

1、宜吃开胃食物; 2、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宜吃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