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 >>
科室分类
虫证

虫证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虫类所引起的病证。包括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及姜片虫病等。虫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农村为多见。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2%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方式:粪-口传播

并发症:腹胀  腹痛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感染中心 寄生虫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2周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阿苯达唑片 吡喹酮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温馨提示

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病因

1.蛔虫病: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  

2.绦虫病:绦虫病的病因,是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囊虫吸附在肠壁上,颈节逐渐分裂,形成体节,约经2~3个月而发育为成虫,引起本病。绦虫所致的病变,主要是吸食人体水谷精微以及扰乱脾胃运化,从而引起腹胀,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症。  

3.钩虫病:中医学将钩虫称为伏虫。由于人体皮肤接触含有钩蚴的泥土,钩蚴从皮肤钻入,最后移行在小肠发育成成虫,而导致钩虫病。其主要的病理为扰乱胃肠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而出现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病变。  

4.蛲虫:蛲虫病是由于吞入蛲虫卵而引起的。  

5.姜片虫病:进食生菱角、生荸荠等,被附着的姜片虫囊蚴感染而引起本病。成虫寄生在小肠,吸食水谷精微及引起脾胃功能失调为主要的病理变化。

预防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并发症
腹胀 腹痛

恶心呕吐,吐蛔,全身发热,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腹胀 ,腹痛 ,甚至消瘦,乏力等症。

症状
鼻痒 腹痛 消瘦

虫证临床常见的共同症状为面黄肌瘦,精神萎弱,时见腹痛 ,脐周腹痛,时作时止,痛止即能饮食,或有异嗜,伴见症状有胃脘嘈杂,甚或鼻孔发痒,面黄肌瘦。但由于感染和治疗情况的不同,症状的轻重程度有较大的差别。

检查

粪便寄生虫、 粪寄生虫卵、 寄生虫检查的直接涂片法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腹部平片。

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1.蛔虫病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疾病。在农村尤为多见。  

2.绦虫病 :绦虫病是由猪绦虫或牛绦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古代医籍将绦虫称为白虫或寸白虫。对绦虫的形态、感染途径很早即有明确的认识,并寻找到效果良好的治疗药物。  

3.钩虫病 :钩虫病是由于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流行相当广泛,在我国南方各省较为多见。因其主要症状为好食易饥,倦怠乏力,肤色萎黄,面足浮肿,故中医文献把钩虫病称为黄肿病、疳黄、黄胖等。四川及江浙民间又称为懒黄病、肥黄病、桑叶黄等。  

4.蛲虫病 :蛲虫病是蛲虫寄生在人体肠道所引起的疾病。流行相当广泛,尤以儿童发病为多。蛲虫古今同名,虫体细小,呈乳白色,长几分。  

5.姜片虫病 :姜片虫病是姜片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以脾胃失调的症状为主。本病的确诊有赖于大便检查而见姜片虫卵,或肉眼看到排出的姜片虫。

治疗

就诊科室:感染中心 寄生虫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2周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阿苯达唑片 吡喹酮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辨证论治]   

一、蛔虫病  

1.主症: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甚或吐虫、便虫、腹中虫瘕。较严重者表现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睡中龊齿流涎。  

2.治法:安蛔、驱蛔,健运脾胃。  

二、绦虫病  

1.主症:上腹部或全腹隐隐作痛,腹胀,或有腹泻,肛门作痒。久则消瘦乏力,大便内或衬裤上有时发现白色节片。  

2.治法:驱除绦虫,调理脾胃。  

三、钩虫病  

(一)脾虚湿滞  

1.主症:面色萎黄或面黄而虚浮,善食易饥,食后腹胀,或异嗜生米、茶叶、木炭之类,神疲肢软。舌淡苔薄,脉濡。  

2.治法:健脾燥湿,和中补血。  

(二)气血两虚  

1.主症:颜面、肌肤萎黄或苍白,面足甚至全身浮肿,脘闷不舒,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舌质淡胖,脉弱。  

2.治法:补益气血。  

四、蛲虫  

1.主症:肛门发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安。晚间肛门发痒时,可在肛门周围见到细小蠕动的白色小虫。久病则出现纳减、腹痛、腹泻、消瘦等症。  

2.治法:驱虫止痒。  

五、姜片虫病  

1.主症:一般可无自觉症状,有的可见轻度腹痛、腹泻或恶心呕吐,甚者可见精神倦怠,或腹胀浮肿。  

2.治法:驱虫为主,佐以健脾。

护理

注意个人的卫生,便后洗手。

饮食保健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1.宜吃酸性大食物; 2.宜吃高纤维素的食物; 3.宜吃植物油脂性食物。

鸭蛋

鸡蛋

鸡肉

芝麻

1.忌吃碱性的食物; 2.忌吃多淀粉的食物; 3.忌吃辛辣燥等刺激性的食物。

咸鸭蛋

鳕鱼

咸鱼

鲈鱼

1.宜吃酸性大食物; 2.宜吃高纤维素的食物; 3.宜吃植物油脂性食物。

姜枣花椒汤

桃花粥

桃仁红枣粥

槟榔糯米粥

马齿苋槟榔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