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间韧带是连接两个棘突之间的腱性组织,由三层纤维组成,其纤维之间交叉排列,易产生磨损。这两种韧带主要是防止脊柱的过度前屈,往往同时发生损伤。由于腰5-骶1处无棘上韧带,且处于活动腰椎和固定的骶椎之间,受力最大,故此处棘间韧带损伤机会也最大。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患病率约为0.005%-0.008%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棘间韧带损伤
就诊科室:骨科 骨关节科 运动医学科 骨外科 运动医学科
治疗方式:物理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70%
常用药品: 麝香壮骨膏 舒筋活血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0元)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棘间韧带损伤的病因及病理:长期埋头弯腰工作者,不注意定时改变姿势;脊柱因伤病不稳定,使棘上、棘间韧带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即可产生小的撕裂、出血及渗出。如伴有退行性变,则更易损伤。这种损伤性炎症刺激分布到韧带的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即可发生腰痛。病程长者,韧带可因退变、坏死而钙化。棘上韧带与棘突连接部可因退变、破裂而从棘突上滑脱。此外,因暴力所致棘上、棘间韧带破裂,在伤后固定不良而形成较多瘢痕,也是慢性腰痛的原因。
棘间韧带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外伤史,外伤后即感腰痛,疼痛及压痛位置在两棘突之间的正中处,重压则疼痛加剧。劳累后及弯腰时,可使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可暂时缓解,奴夫卡因局部痛点封闭后疼痛暂时缓解,待药性消失后压痛如前。腰部前屈功能受限。痛点封闭后拍腰椎前屈状态下侧位片可显示棘突间隙增宽,腰棘间韧带造影可发现部分断裂、完全断裂、松弛或发生穿孔。腰棘间韧带造影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有病变而造影正常的可高达70%。
临床中需注意:(1)单纯棘间韧带断裂,主要见于腰5~骶1节段;(2)棘间韧带损伤有时往往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背部的屈、伸动作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造成棘间韧带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磨擦、牵拉和挤压,日久可引起其变性。在此基础上,一旦加上外伤的因素,该韧带有可能发生松弛、破裂、穿孔,造成棘间韧带损伤。且棘上韧带在腰骶部多缺如,因此,在极度弯腰时,该处棘间韧带所受拉力更大;当在膝关节伸直位弯腰时,骨盆被固定在旋后位,棘间韧带受到高度牵拉,都是棘间韧带损伤好发在腰骶部的原因。在腰4以上的棘间韧带损伤,特别是断裂,多合并棘上韧带同时断裂。
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多无外伤史。腰痛长期不愈,以弯腰时明显,但在过伸时因挤压病变的棘间韧带,也可引起疼痛。部分病人痛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检查时在损伤韧带处棘突或棘间有压痛,但无红肿。有时可扪及棘上韧带在棘突上滑动。棘间韧带损伤可通过B型超声或MRI证实。
腰1~腰3的棘间韧带分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后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间韧带只有前、中、后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
诊断
腰1~腰3的棘间韧带分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后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间韧带只有前、中、后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
鉴别诊断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的较深处,其薄而无力,不如棘上韧带坚韧。棘间韧带有腰神经后支分布,和棘上韧带起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就诊科室:骨科 骨关节科 运动医学科 骨外科 运动医学科
治疗方式:物理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70%
常用药品: 麝香壮骨膏 舒筋活血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0元)
棘间韧带损伤的治疗:绝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但因脊柱未行固定,受伤的韧带无法制动,故不易短期内治愈。
1、出现症状后应尽可能避免弯腰动作,以增加修复条件。
2、局部注射皮质激素可明显缓解症状。如同时用腰围进行制动,则可缩短疗程。
3、理疗有一定疗效。推拿、按摩对本病帮助不大,仅能缓解继发性骶棘肌痉挛。
4、病程长、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有人行筋膜条带修补术,其疗效尚不肯定。
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鸭蛋
鸡蛋
鸡肉
芝麻
杏仁
腐竹
田螺
沙丁鱼
牛奶蛋
牛奶麦片粥
核桃牛奶饮
鸡蛋米汤粥
何首乌鸡蛋汤
芦荟肉皮冻
豆腐芦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