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往称为霰粒肿。 常为睑板腺及其周围组织炎症后腺管阻塞造成的慢性肉芽肿性腺体增大。睑板腺囊肿起病时有眼睑水肿,肿胀并有刺激症状,和睑腺炎可能不易区别.数日后上述症状消退,眼睑只留下无痛的,缓慢生长的圆形团块,其表面的皮肤能松弛的推动,团块可出现在眼睑睑板上,一般表现为睑结膜下红色或灰色团块.当团块发生在下睑近内胔部时,应排除慢性泪囊炎。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眼眶血肿
就诊科室:眼科 眼科学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7-14天
治愈率:10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刺激周围组织而形成的睑板慢性肉芽肿。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壮年。可能与该年龄阶段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关。发生在上睑者居多。
霰粒肿是因为睑板腺(麦氏腺)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无法排出,而一般来说,霰粒肿的发生与个人的体质息息相关,如果皮肤特别油腻的人就比较容易发生,预防的方法有:
1.保持眼睛周围的清洁。
2.不要让眼睛过度疲劳。
多为进行手术处理后出现并发症,如皮下血肿的硬结、眼睑皮肤瘢痕等。
本病进程缓慢,多无自觉症状,在眼睑皮下能扪到一硬结,表面光滑,皮肤无粘连,无压痛,大者可见皮肤隆起,但无红肿,病人感觉眼睑沉重,可出现轻度假性上睑下垂 。翻转眼睑,见病变所在部位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有时自结膜面穿破,排出粘胶样内容物,肿块消退。但可有肉芽组织增生,而产生摩擦感。肉芽组织如出现在睑板腺排出口处,睑缘有乳头状增殖,称为睑缘部睑板腺囊肿。
眼睑皮下圆形的质块,大小不一,触之不痛,与皮肤不粘连,患者常因异物感就诊。本病诊断容易,但对老年患者或反复出现硬结的患者,要考虑到是否有睑板腺癌,术后应将标本送病理科检查。
根据患者无明显疼痛、眼睑硬结,可以诊断。对于复发性或老年人的睑板腺囊肿,应将切除物进行病理检查,以除外睑板腺癌。
应与睑板腺癌 、麦粒肿 等相鉴别。
就诊科室:眼科 眼科学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7-14天
治愈率:10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1、小的霰粒肿无须治疗,有时可自行消散,亦可涂黄降汞眼膏加按摩和热敷,促进其吸收消散。
2、大者可行手术摘除,仔细将肥厚的囊壁摘净,以防复发。
3、近年来,有人尝试将0.25ml甲基强的松龙注射在近肿块处结膜下或用去炎松-A直接注射在肿块内,对部分病例有效。
1.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清洁,不用脏手揉眼,不用脏东西擦眼。
2.注意休息和生活规律,增加睡眠。
3.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烧烤和有刺激性食物,忌偏食。
一般主张清淡饮食,少油腻。注意眼部卫生。
鸭蛋
鸡蛋
鸡肉
芝麻
杏仁
腐竹
田螺
沙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