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 >>
科室分类
肉痹

肉痹是虽能饮食而四肢活动迟钝,不能收持之症。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太阳有余,病肉痹寒中。”由饮食不节,膏粱肥美伤脾所致。脾主肌肉,脾虚则肉不荣,肉不荣则肌肤不滑泽,肌肤不滑泽,则腠理疏,则风寒暑湿之邪易入,久不治则为肉痹。其证能食而不能充悦,四肢缓而不能收持。宜节饮食以调其脏,常起居以安其脾,然后依经补泻以求其愈。”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以中年以上女性较多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肌肉萎缩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硫唑嘌呤片 溴吡斯的明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温馨提示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病因

病因:

肌痹多因热毒与痰湿郁于肌肤,留而不去,肌肤失养。以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麻木,或有萎缩,伴眼紫红色斑疹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本病西医学一般指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属结缔组织疾病。年长者常可合并恶性肿瘤而预后不良。

预防

肉痹多因热毒与痰湿郁于肌肤,留而不去,肌肤失养。以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麻木,或有萎缩,伴眼紫红色斑疹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并发症
肌肉萎缩

面部皮疹暗红带紫,肌肉萎缩,关节疼痛,肢端紫绀发凉,自汗畏冷,纳呆无力,舌淡胖嫩,脉沉细。温补脾肾。

症状
无力 丘疹 鳞屑 咽痛 肌肉萎缩 肌肉硬结 充血 呼吸困难

1、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以上女性较多。 

2、起病缓急不定,急性者常有全身症状,则发热、咽痛 、倦怠等;慢性者1至数年内呈缓慢进展。 

3、肌肉软弱无力 。以近端为主,多对称,伴酸痛和压痛,动作时加重。皮肤不仁。可有肌肉硬结 ,动作迟缓,病久可有肌肉萎缩 ,若咽、颈肌受累,常致吞咽、发音甚至呼吸困难 。

4、眼睑部见紫红色斑块丘疹 ,手指伸侧可有鳞屑 样红斑或四肢躯干红斑。皮损消退后遗留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晚期于指甲、甲沟充血 尤具有特征。

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肌电图、颅脑CT检查、尿常规、血常规、便常规、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

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尿肌酸增加或见肌红蛋白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及谷草、谷丙转氨酶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萎缩病变。肌肉活检有炎性或变性坏死改变。

 

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1、皮痹 :皮肤萎缩,有蜡样光泽,韧硬不能捏起,无眼睑紫红色斑块丘疹及明显肌痛。

2、蝶疮流注 :面部红斑 若蝴蝶状,有多脏器损伤症状,无肌痛无力表现。

3、肌[肉]痿:肌肉痿弱不能用,晨轻夜重,反复运动后可引起或加重,休息后缓解,常有眼睑下垂,睁眼无力,闭眼不全等症。

治疗

就诊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硫唑嘌呤片 溴吡斯的明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1、热毒蕴结肌肤证:病情急性发作,皮损为紫红色斑,壮热不退,口苦,咽干,肌肉、关节疼痛无力,甚至烦躁神昏,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清热解毒。

3、痰湿阻络证:皮肤有暗红色斑,肌肉、关节酸重无力,胸闷,舌质淡,苔白腻,脉滑。燥湿化痰。

4、湿热阻络证:皮肤有紫红色斑,肌肉关节重痛无力,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清热化湿。

5、气血两虚证:四肢肌肉酸软无力,面色萎黄,纳差,腹胀便溏,下肢水肿,或心悸气促,睡眠不安,月经不调,舌质淡,苔净,脉弱。补益气血。

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

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清淡易消化食物。

鸭蛋

鸡蛋

鸡肉

芝麻

1、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2、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3、忌浓茶、咖啡、可可等食品或饮料。

田螺

沙丁鱼

三文鱼

海虾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清淡易消化食物。

荠菜汤

荠菜萝卜汁

荠菜粥

荠菜百合粥

冬菇苋菜汤

车前叶苋菜粥

苋菜水

冬菇苋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