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痹是痹病中的一种。《内经》名之曰着痹(《素问·痹论》:“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又名肌痹。表现为关节疼痛。湿痹是临床以关节,肌肉痛和肢体(以上下肢为主)拘急,甚则影响屈伸为主证,多因风,寒,湿,邪侵袭经脉,皮,肌,筋,骨,气血痹阻所致。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
就诊科室:免疫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个月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布洛芬缓释胶囊 尼美舒利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湿痹之因,或身居卑湿,湿气袭人;或冲风冒雨,湿留肌肉,内传经脉,或雨湿之年,起居不慎。
多注意饮食,补充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小儿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症、双眼上斜肌麻痹延髓性麻痹、小儿周期性正常血钾性麻痹。
太阳病,关节疼痛 而烦,脉沉细者,此名湿痹。
一处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举,或半身不能转侧,或湿变为热,热变为燥,收引拘挛作痛,蜷缩难伸。
骨关节及软组织CT检查, 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 抗核抗体(ANA) ,类风湿因子(RF)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血常规 ,尿常规。
鉴别诊断
发汗,羌活除湿汤;胸满闷,茯苓汤;风湿,苍防二妙汤;寒湿,术附汤;湿热,苍柏二妙丸。除湿蠲痹汤,或用苍术薏苡汤去桂心、麻黄;加白术、猪苓、泽泻。
就诊科室:免疫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个月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布洛芬缓释胶囊 尼美舒利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证见肢体关节重着,肿胀,痛有定处,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治宜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宜用通络开痹片――转载与风湿类风湿保健网。
1、葱头,生姜各500克,上等醋适量。 打烂绞汁,用上等醋烧开后,将葱姜汁和入,熬成膏状,摊厚布上,贴于患处。
2、白杨皮500克,白酒1500毫升。浸泡5~7日,滤取即得;每次饮30~50 毫升,1日2次。
宜食与忌口:
风湿热痹型属热症和湿症,饮食原则宜清热,化湿,活血。常用凉性去湿兼活血之食品。如莲藕,冬瓜,油菜,菠菜,茄子,丝瓜,胡萝卜,木瓜,葡萄,薏苡仁,绿豆,赤小豆,乌骨鸡,兔肉,青蛙,鸭肉,蚬肉,海带,草鱼,泥鳅,鲍鱼,甲鱼,等。
鸭蛋
鸡蛋
鹌鹑蛋
鸡肉
鸭血(白鸭)
绿豆
田螺
沙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