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 >>
科室分类
实喘

实喘是指邪气盛实所致的气喘。由风寒束肺,暑火郁热,痰浊胶固,水饮上凌等因,致肺气壅塞,气道不利而成。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呼吸急促、气粗有力等。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3%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实喘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内科 呼吸内科 变态反应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孟鲁司特钠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温馨提示

忌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以直接刺激呼吸道,烟雾会给周围人群的健康带来危害,所以,应彻底杜绝烟草。

病因

实喘是呼吸急促的症状,按病因病理和证型而有实喘和虚喘之分。实喘因邪气壅盛于肺,证候以痰为主,常有外感风寒或燥邪所诱发。

预防

1、改善室内环境,提高呼吸的空气质量,在室内摆放一些能生成负离子的植物,提高室内负氧离子含量对预防哮喘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2、过敏因素:有30%~40%的支气管哮喘者可查出过敏原。尘螨、猫狗等动物的皮垢、霉菌、花粉、牛奶、禽蛋、蚕丝、羽毛、飞蛾、棉絮、真菌等都是重要的过敏原。

并发症
实喘

实喘者,气长而有余,胸胀气粗,声高息涌,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为因和证候不同,分为风寒喘、寒喘、热喘、痰喘、水喘和火喘等。

症状
胸闷 喘息 呼吸急促 胸痛 恶寒 紧脉

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呼吸急促 、气粗有力等。

检查

 胸部平片 ,肺部检查, 肺功能检查, 肺通气功能 ,氧分压。

诊断鉴别

诊断

风寒型者,胸满喘咳,头痛 恶寒,痰稀薄,口不渴,舌苔白腻,脉浮滑,此型多见于支气管喘息症,燥热型者,喘而烦热、咽痛口渴、咳嗽胸痛、咯黄稠痰、舌苔黄、脉数,此型多见于大叶性肺炎 等。

治疗

就诊科室:内科 呼吸内科 变态反应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孟鲁司特钠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中医治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1、风寒壅肺证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麻黄汤宣肺平喘,散寒解表,用于咳喘,寒热身痛者;华盖散功能宣肺化痰,用于喘咳胸闷,痰气不利者。两方比较,前者解表散寒力强,后方降气化痰功著。

常用药:麻黄、紫苏温肺散寒;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化痰利气。

若表证明显,寒热无汗,头身疼痛,加桂枝配麻黄解表散寒;寒痰较重,痰白清稀,量多起沫,加细辛、生姜温肺化痰;若咳喘重,胸满气逆者,加射干、前胡、厚朴、紫菀宣肺降气化痰;如寒饮伏肺,复感客寒而引发者,可用小青龙汤发表温里。

2、表寒肺热证

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证机概要: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减。本方有宣肺泄热、降气平喘的功效,适用于外有表证,肺热内郁,咳喘上气,目胀睛突,恶寒发热,脉浮大者。

常用药:麻黄宣肺解表,黄芩、桑白皮、石膏清泄里热,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

表寒重加桂枝解表散寒,痰热重,痰黄黏稠量多,加瓜蒌、贝母清化痰热,痰鸣息涌加葶苈子、射干泻肺消痰。

3、痰热郁肺证

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桑白皮汤加减。本方有清热肃肺化痰之功,适用于喘息,胸膈烦闷,痰吐黄浊。

常用药: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知母、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清化痰热定喘。

如身热重,可加石膏辛寒清气,如喘甚痰多,黏稠色黄,可加葶苈子、海蛤壳、鱼腥草、冬瓜仁、苡仁,清热泻肺,化痰泄浊;腑气不通,痰涌便秘,加瓜蒌仁、大黄或风化硝,通腑清肺泻壅。

4、痰浊阻肺证

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证机概要: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于咳而痰多,痰质稠厚,胸闷脘痞,苔腻者,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用于痰浊壅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苔滑腻者。两方同治痰湿,前者重点在脾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常用药:法半夏、陈皮、茯苓化痰;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化痰下气平喘;杏仁、紫菀、旋覆花肃肺化痰降逆。

痰湿较重,舌苔厚腻,可加苍术、厚朴燥湿理气,以助化痰定喘,脾虚,纳少,神疲,便溏,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痰从寒化,色白清稀,畏寒,加干姜、细辛,痰浊郁而化热,按痰热证治疗。

5、肺气郁痹证

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证机概要:肝郁气逆,上冲犯肺,肺气不降。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本方行气开郁降逆,适用于肝气郁结之胸闷气憋,呼吸短促。

常用药:沉香、木香、川朴花、枳壳行气解郁,苏子、金沸草、代赭石、杏仁降逆平喘。

肝郁气滞较著,加用柴胡、郁金、青皮疏理肝气,若有心悸、失眠者加百合、合欢皮、酸枣仁、远志等宁心安神,若气滞腹胀,大便秘结,可加用大黄以降气通腑,即六磨汤之意。

在本证治疗中,宜劝慰病人心情开朗,配合治疗。

兼标实,痰浊壅肺,喘咳痰多,气急满闷,苔腻,此为“上实下虚”之候,治宜化痰降逆,温肾纳气,可用苏子降气汤加紫石英、沉香等。

肾虚喘促,多兼血瘀,如面、唇、爪甲、舌质黯黑,舌下青筋显露等,可酌加桃仁、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

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饮食保健

注意饮食习惯,多加锻炼身体。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鸭蛋

鸡蛋

鹌鹑蛋

鸡肉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鸭血(白鸭)

绿豆

田螺

沙丁鱼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