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 >>
科室分类
五积

五积是五脏积证之总称。“积”是指胸腹腔有形块的一类病证。《难经。五十六难》就它的发病病机、部位、形态等用五脏来区分:肝之积名曰肥气,心之积名曰伏梁,脾之积名曰痞气,肺之积名曰息贲,肾之积名曰贲豚。后世称为五积。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腹痛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中医泌尿、男科 中医肾病内科 中医学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桂附理中丸 双蚁祛湿通络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病因

寒邪(30%):

寒邪侵入人体后,上逆腹部,肠胃血脉凝滞,肠胃传化功能失常,引起嗔胀(气不运津),肠外津液运行不畅而结,津寒互结,最后导致积症。

七情(20%):

情志异常引起气血逆乱、气滞血瘀,从而导致六输不通,诱发阳气运行不畅,出现津液不散、痰浊结聚、气滞血瘀等反应,长此以往,最后导致积症。

饮食不节(15%):

长期饮食不节引起肠之络脉伤,会出现阴络伤血内溢和阳络伤血外溢,寒毒、血和津液一起聚集形成积症。

 

 

预防

1、注意保暖,防止寒冷刺激导致积症。

2、保持心情舒畅,会控制情绪,防止情绪变化引起肝脾等气血淤积导致积症。

3、注意饮食调节,防止不良饮食导致肠胃积症。

并发症
腹痛

腹痛 ,泄泻 ,疲乏,齿衄、鼻衄、紫斑等出血现象。

症状
腹痛 黄疸 巨脾症 四肢无力 喘息 消瘦 门脉高压

肥气是肝之积,生在左胁下,肿块状如“复杯”一样,边缘清楚,按之不移;经久不愈,病人出现咳嗽 气逆,发疟疾,连年不断本病类似西医学所说巨脾症 、门脉高压 症。

伏梁是心之积,生在胃脘脐上,肠胃之外,肿块状如“臂”,起于脐上,上至胃脘,固定不移,肿块内裹脓血,经久不愈,使病人出现胃脘烦闷,腹痛 吐血浮肿等症,每多积破脓血流溢而死,故予后不良。当于西医某些良性或恶性肿瘤。

痞气是脾之积,生在肖脘部,肿块状如“复盘”祥;经久不愈,病人出现四肢无力 ,黄疸 ,形体消瘦 。

息贲是肺之积,位于右胁下,肿块状如“复杯”样,经久不愈,病人出现凛寒发热喘息 咳嗽,致肺气壅塞,息贲上气。相当于西医的肺癌。

奔豚是肾之积,发作时,从少腹至心下,如豚之奔走,或上逆或下行,无固定时间,日久不愈,可见气逆喘息,骨痿少气等症。从证候表现看,类于现代医学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检查

1、肝脾瘀滞证:左胁下及腹部积块明显肿大,硬痛不移,腹部青筋暴露,可见齿衄、鼻衄或紫斑,时有寒热,女子可有月事不下,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弦涩。

2、血虚挟瘀证:左胁下及腹部积块坚硬压痛,饮食大减,神疲,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唇甲无华,消瘦脱形,舌质淡紫少苔,脉细弱或弦细。

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肝热病 、肝瘟 、湿温、温毒发斑、心瘅 、恶核、心衰、髓劳等,均可见左胁下肿块(一般较小),及或有出血等症,但为兼有表现,而必有原发病的突出病候,故不可以肥气 为独立诊断。

痞结:症见小儿脘部痞满 结痛,按之啼哭,乳食减少,身热,大便不通等。多因热邪蕴于胸膈,与胃脘留饮相搏,脏腑不得宣通,营卫运行不畅所致。治宜疏利大便,破结散气。

息高指呼气多而吸气少的喘迫现象,这是肺气将绝,真阳涣散的虚脱证候,类于潮式呼吸,如《伤寒 论》:“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治疗

就诊科室:中医泌尿、男科 中医肾病内科 中医学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桂附理中丸 双蚁祛湿通络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伏梁治宜化瘀消积,用伏梁丸等方。

痞气治宜痞气丸、乌头丸,或大七气汤下红丸子等方。

息贲治宜清降肺气,涤痰泄热为主。

息贲汤:半夏、桂心、人参、吴茱萸、桑白皮、葶苈、甘草。

五灵丸:五灵脂、川乌、没药、乳香。

贲豚治宜补气健脾,辛温散结,选用奔豚丸或增损五积丸。

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饮食保健

1、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2、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鸭蛋

鸡蛋

鸡爪

鸡肉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腐竹

田螺

沙丁鱼

三文鱼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