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下胀满,气逆息难,或有形块的病症。《素问·奇病论》:“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证治准绳·杂病》:“息积,乃气息痞滞于胁下,不在藏府荣卫之间,积久形成,气不干胃,故不妨食。”《医学阶梯》则谓息积仅右胁下满,息难,未见形块。治宜调畅气机为主,三因化气汤、木香调气散等方,并可用导引法。参见积聚条。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1%-0.02%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腹胀
就诊科室:内科 呼吸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噻托溴铵粉雾剂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本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的关键。
病因肺失肃降,肺气长期郁积所致。是胁下胀满,气逆息难,或有形块的病症。《内经》云∶“病胁下满气息,二、三岁不已,病名曰息积。”“夫消息者,阴阳之更事也。今气聚于胁下,息而不消,则积而不散,故满逆而为病。然气不在胃,故不妨于食,特害于气而已,治宜导引服药,药不可独治,盖导引能行积气,药力亦藉导引而行故也”。
本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的关键。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息积。(积不在中而在胁之下者,初起微小,久而至大,则胁满气逆,喘促息难,故名息积。今人有积在左胁之下,俗名为痞者,其即此证,惟小儿为尤多。
盖以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为阳明宗气所出之道也。若饮食过伤,脾不及化,则余气留滞而结聚于此,其根正在胁间,阳明病剧则上连于肺,此其所以为息积也。)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积不在胃,故不妨于食。治此者舍灸不可,惟喘者忌灸,恐助火邪,羸者忌刺,恐泻胃气,故必渐次积为导引,久久行之以开其滞,仍用药饵以和其气,二者并行,斯病可愈。若专恃于药而不积为导引,则药亦不能独治之,可见治此者之有不易也。)
腹胀 ,呼吸困难,神疲乏力。
症见胸胁胀满,呼吸气逆,但不妨碍饮食。积不在中而在胁之下,初起微小,久了变大,则胁满气逆,喘促息难。积在左胁之下,俗名为痞,也就是这种病,小儿患这病尤多。若饮食过伤,脾不及化,余气留滞而结聚,根正在胁间,阳明病剧则上连于肺。
上消化道X线钡餐 ,胸部平片, 胸部外部检查, 腹部平片, 腹部包块 ,腹部叩诊音, 腹部CT。
鉴别诊断
肝火胁痛 :肝气实或气郁化火所致的胁痛。其证兼见善怒、两胁下痛引少腹,口苦酸,或烦热,或渴,或二便热涩不通,脉弦急数实。
就诊科室:内科 呼吸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噻托溴铵粉雾剂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治宜调畅气机为主,用三因化气汤、木香调气散等方,并可用导引法。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鸭蛋
鸡蛋
鸡爪
鸡肉
腐竹
田螺
沙丁鱼
三文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