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疖是暑令小疖,多生头部。农村尤为多见,往往经年累月,脓水淋漓。暑疖多热证,最宜清解,以桔梗、银花等药取效,配伍得宜,数服即消。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1%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疔疮 毛囊炎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7-21天
治愈率:90%
常用药品: 阿莫西林颗粒 氨苄西林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腻食物,患病时忌食鱼腥发物。夏秋季节多饮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豆米仁汤等。
由于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而成;或由于在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毒之邪而生;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毒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发。
1、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腻食物,患病时忌食鱼腥发物。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3、夏秋季节多饮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豆米仁汤等。
皮肤红肿,皮肤溃烂,发热。
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发热、恶寒 、口干 、便秘 、小便黄等症状。
一、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色红灼热之肿块,约3crn大小,疼痛,突起根浅,中央有一小脓头,脓出便愈。
二、无头疖皮肤上有一红色肿块,范围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压之疼痛,2―3天化脓后为一软的脓肿 ,溃后多迅速愈合。
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体温测量。
一、痈 常为单个发生;肿势范围较大,局部顶高色赤,表皮紧张光亮;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二、颜面部疗疮初起为粟粒样脓头,根脚深,肿势散漫;出脓较晚而有脓栓;大多数患者初起即有全身症状。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7-21天
治愈率:90%
常用药品: 阿莫西林颗粒 氨苄西林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暑疖多热证,最宜清解,故余治此,仍以桔梗、银花等药取效,配伍得宜,数服即消。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脓液外溢引起周围正常皮肤自体接种或通过手搔抓而播散,禁止水洗。
2、 搽药前先清洁皮肤。
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腻食物,患病时忌食鱼腥发物。夏秋季节多饮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豆米仁汤等。
鸭蛋
鸡蛋
鸡肉
鸡内金
沙丁鱼
三文鱼
甲鱼
河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