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瘀阻证的临床表现为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并可循手少阴心经向左上肢放射,口、唇、爪甲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等症状。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心血虚
就诊科室:内科 心血管内科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黄芪颗粒 天王补心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病因:
心脉的正常运行与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三者有关。若因久病体虚,思虑劳心过度,或痰湿内阻,或失血过多等,使脉不充盈,心之阳气不足以推动血液运行,则容易导致瘀血内阻、气机阻滞,而使心脉受阻出现心血瘀阻证。该证常因劳累、感受寒邪,或情志变化而诱发、加重。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轻者仅觉心胸疼痛,憋闷或隐痛不适,痛区固定,时发时休。剧者可突然发作,痛如刀割,悸惕不安,面色青白,唇暗肢冷,自汗,疼痛沿左上肢内侧后缘之手少阴经脉循行路线放散,舌色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微欲绝,或细涩结代等。
心血瘀阻证的临床表现为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并可循手少阴心经向左上肢放射,口、唇、爪甲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 ,脉涩或结、代等症状。本证虽因于虚,但多实证。疼痛发作时,必须辨清瘀、痰、寒、气的不同特点,进行诊断和治疗。
心电图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辩证
本病多因素体气虚,复加劳倦忧思,致脏气失调,心气不充。气血运行不畅,血滞成瘀,闭阻心脉而成。或因素嗜膏梁厚味,好食肥甘,致痰湿内蕴,脉道受阻,血滞成瘀,或由寒邪人侵,气血凝滞等引起以上诸症。
心血瘀阻证主要有以下类型:
①瘀血内阻。在心血瘀阻证较为常见,其辨析要点为心前区刺痛,甚或绞痛难以忍受,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②痰浊停聚。体胖痰多之人多见,疼痛以闷痛为主,伴见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象沉滑等痰浊内盛的症状。
③阴寒凝滞。疼痛特点为突发性剧痛,得温痛减,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等寒象。
④气机郁滞。往往与情志因素有关,疼痛多为胀痛,舌质淡红或黯红,苔薄白,脉弦。以上痰、瘀、寒、郁亦可兼夹共见。
就诊科室:内科 心血管内科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黄芪颗粒 天王补心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血瘀阻证治宜活血化瘀、温通心阳,可选用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疼痛发作时,着重祛瘀、行气、化痰、散寒;缓解时,以温通振奋心阳,疏通心脉为主。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鸭蛋
鸡蛋
鸭肉
鸡肉
鸡肉
杏仁
虾皮
沙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