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 >>
科室分类
阴疮

妇人阴产生疮,甚则溃疡,脓水淋漓,局部肿痛者,称为“阴疮”,又称“阴蚀”。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非特异性外阴溃疡、前庭大腺炎脓肿破溃、外阴肿瘤继发感染等疾病。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5%

易感人群: 女性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外阴瘙痒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妇泌尿科 妇科 妇产科学 妇产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周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甲硝唑乳膏 妇洁舒洗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

温馨提示

注意卫生,勤换内裤。

病因

湿热下注,蕴结成毒(40%):

下焦感受湿热之邪,或郁怒伤肝,肝郁化热,肝气犯脾,脾虚湿盛,湿热下注,蕴结成毒,腐肉为脓,而成阴疮。  

正气虚弱,寒湿凝结(40%):

久居阴湿之地,或经期、产后冒雨涉水,寒湿凝滞,瘀血内停,气机不利,或痰浊内停,痰瘀交阻,肌肤失养,日久溃腐,而成阴疮。

预防

注意卫生,勤换内裤,有外阴瘙痒,疼痛,溃烂者要及时就医,不可拖延导致病情恶化。

并发症
外阴瘙痒

阴户溃烂流黄水,瘙痒,或流脓血水,局部灼热肿痛,心烦口苦,小便短赤,形体消瘦,神疲体倦,气痘懒言。

症状
盗汗 外阴溃疡 低热 外阴皮肤肿胀

1.外阴部生疮,红肿、疼痛,边缘不清,甚至局部化脓溃烂,流黄臭水或血水淋漓不断。

2.或阴户侧出现肿块如蚕茧状,缠绵不消,甚至溃烂维愈,形体渐瘦,多伴午后低热,夜间盗汗。

检查

1.直接免疫荧光:取皮损周围外观正常皮肤或新起皮损做检查,显示IgG和C3在表皮细胞间呈鱼网状沉积,其他成分有C1q、C4沉积,阳性率为80%~95%,活动性病变者可达100%。少数抗体可为IgM、IgA。

2.间接免疫荧光:80%~90%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抗表皮细胞间物质抗体即天疱疮抗体,主要是IgG,少数可IgM、IgA,抗体滴度的高低与疾病活动性呈高度相关性,但疾病早期可假阴性。电镜观察:早期改变是表皮细胞间基质或糖被膜局部或全部溶解,细胞间隙变宽,桥粒彼此分离,后期张力丝从桥粒附着板处脱落,桥粒消失。

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外阴部生疮,红肿、疼痛,边缘不清,甚至局部化脓溃烂,流黄臭水或血水淋漓不断。  

2.或阴户侧出现肿块如蚕茧状,缠绵不消,甚至溃烂维愈,形体渐瘦,多伴午后低热 ,夜间盗汗 。

[鉴别诊断]   

1.女阴湿疹 :以大小阴唇皮肤潮红、瘙痒难忍,一般无蚕茧状肿块为特征;且多见于过敏体质或有糖尿病 史者。  

2.胯腹痈 、悬痈等:生于胯腹部或会阴穴等处,病势急,红肿痛热明显,易脓、易溃、易敛。  

3.狐惑 :除外阴蚀烂外,并有口咽、眼部溃烂,目赤如鸠眼等症。  

4.外阴癌 :常有阴燥病损,病灶区出丘疹、溃疡,或如菜花样,易出血,边缘不规则,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就诊科室:妇泌尿科 妇科 妇产科学 妇产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周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甲硝唑乳膏 妇洁舒洗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

阴疮中医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   

首先辨别阴阳。红肿热痛,发热急骤,脓稠臭秽,或伴全身发热者,为湿热证属阳;肿块坚硬,皮色不变,日久不消,或溃后脓稀淋漓,形体虚羸者,为寒湿属阴。其次要辨善恶。溃疡症轻,毒浅,体健者,多属善候;疮疡溃腐,久不收敛,脓水淋漓,恶臭难闻者,多属热毒蕴瘀而气血衰败之恶候。治疗原则,应按热者清之、寒者温之、湿者化之、坚者削之、虚者补之、下陷者托之的原则处理,常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

一、湿热型  

主要证候:阴部生疮,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流脓,粘稠臭秽,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身热心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下焦湿热,气血凝滞,蕴结成毒,腐肉成脓,故阴部生疮,红肿热痛,溃腐流脓,粘稠臭秽;湿热熏蒸,故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热毒内蕴,则心烦身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为湿热邪毒之征。  

治疗法则:泻肝清热,解毒除湿。  

方药举例:龙胆泻肝汤加土茯苓、蒲公英。  

若热毒壅盛者,症见发热不退,渴喜冷饮,溃脓臭秽,治宜清热解毒,化瘀除湿,方用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甘草节  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白芷、防风散风祛湿;赤芍、归尾、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穿山甲、皂角刺活血软坚散结;陈皮、贝母理气化痰;天花粉养阴清热;甘草解毒和中。若疮久不愈,正气不足,邪毒内陷者,宜扶正托毒,方用补中益气汤。  

著日久伤阴者,治宜养阴清热解毒,方用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方:百合、生地黄)。

二、寒湿型  

主要证候:阴疮坚硬,皮色不变,或有疼痛,溃后脓水淋漓,神疲倦怠,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腻,脉细弱。  

证候分析:寒湿凝滞,痰瘀交阻,肌肤失养,故阴疮坚硬,皮色不变,或有疼痛,溃后脓水淋漓;寒湿凝滞,脾阳不振,故神疲倦怠,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腻,脉细弱,为寒湿凝滞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化湿,活血散结。  

方药举例:阳和汤(《外科全生集》)加苍术、茯苓、莪术、皂角刺。  

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黄、甘草、白芥子。

方中熟地、鹿角胶补精血而助阳;姜炭、肉桂温经通脉;麻黄、白芥子通阳散滞消疮;莪术、皂角刺行气活血散结;苍术、茯苓燥湿利水以化浊;甘草解毒而调和诸药。  

若正虚邪盛者,症见疮久不敛,心悸气短,治宜托里消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女科正宗》),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茯苓、当归、白芍、川芎、银花、白芷、皂角刺、桔梗  方中参、术、芪、草补气助阳;当归、白芍、川芎养血和血;银花、白芷、皂角刺解毒消肿以排脓;黄芪、桔梗外提托毒。

护理

1、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2、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3、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保健

阴疮适宜食物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小米、大麦、绿豆、小麦、黑豆、黄豆及其制品。  

2、肉蛋奶的选择:鸭肉、兔肉、牡蛎、蟹、蚌、海蜇、蛇肉、甲鱼、鸡蛋、牛奶等。  

3、蔬菜的选择:芹菜、绿豆芽、菠菜、油菜、黄花菜、生菜、丝瓜、黄瓜、芦笋、百合、荸荠、番茄、苜蓿、葫芦、苦瓜、莲藕等。  

4、水果的选择:梨、枇杷、柿子、香蕉、荸荠、西瓜、柚子、柑、橘、橙子、甜瓜、罗汉果、杨桃、芒果、草莓等。 饮食禁忌忌食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忌烟、酒;如患热毒病症应忌食发物。  

一日参考膳食早餐: 绿豆、小米、面粉、萝卜,如:绿豆粥、花卷、醋萝卜;午餐: 猪瘦肉、芹菜、豌豆苗、丝瓜、大米,如:肉丝炒芹菜、清炒豌豆苗、丝瓜鸡蛋汤、米饭;加餐:水果;晚餐: 绿豆芽、白菜、豆腐干、面粉,如: 凉拌绿豆芽、白菜豆腐干、面条;日间可饮用金银花、菊花、蒲公英茶。  

清热解毒方: 清热解毒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毒、温毒、瘟疫之证。常见烦燥狂乱,头面红肿、痈肿疮毒等证。多由连翘、双花、地丁、公英、板兰根、黄连、黄柏等清热解毒药为主组成方剂。常用方如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15克 野菊花12克 蒲公英12克 紫花地丁15克 紫花天葵6克用法:水煎加烧酒一、二匙和服。药渣可捣烂敷患部。功能;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主治:各种疔毒、痈疮疖肿。症见局部红肿、或发热、舌红、脉数者。  

方解:本方是治疗疔毒、痈疮的方剂。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为主药;紫花地丁、紫背天葵为治疔毒要药,亦通用于痈疮肿毒;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均为辅佐药。  

各药合用,其清热解毒之力甚强,或加酒少量以助药势,可加强消散疔疮作用。

1、宜吃清热去火的水果; 2、宜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 3、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鹿肉

鸭蛋

鸡蛋

鸡肉

1、忌吃油腻食物; 2忌吃辛辣刺激食物; 3、忌吃刺激性饮料。

杏仁

腐竹

白扁豆

沙丁鱼

1、宜吃清热去火的水果; 2、宜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 3、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