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痈又名「紫舌胀」,由心经火盛血壅所致。是指小儿初生五七日间,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如悬痈,以绵裹长针,留锋粟许。刺出青赤黄汁,一刺止。如未消,次日又刺。三刺自消,刺后用盐汤洗之,掺一字散,甚者服金朱散,如生于舌下者为重舌,生于颊里及上者为重生齿,断者名重齿,皆刺敷如前。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外感风热、调护不当或喂养失宜,或父母素体阳盛火热,以致胎中火旺,胎毒上冲、肺胃之热上蒸、心经火盛血壅。小儿为纯阳之体,若胎中火旺,或胃中有热者,易于上攻,发为本病。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5%--0.1%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口腔炎
就诊科室:口腔科学 口腔科
治疗方式: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维生素B2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
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如芹菜、丝瓜、茄子。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风毒邪热搏于血气,故治宜清心凉血,消肿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外敷生蒲黄末,或以桑白皮汁涂乳上吮服。
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感染其他疾病而引发该症状的出现,属于其他疾病的继发症状。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系指舌紫肿胀,疼痛强硬不语,心中烦闷的病证。《医宗金鉴》卷六十六:“紫色胀属心经火,热甚血雍肿硬疼,舌肿满口宜针刺,血色紫重色红轻”。诊见:舌质紫暗,舌体肿胀,舌尖伸出齿外1 cm,活动不灵,舌面干燥,边有齿痕,舌体灼痛,舌体无结节,苔黄。张口自如,发音含糊,口干口渴,心烦易怒,小便短赤,大便平素干燥。
以绵裹长针,留锋粟许,刺出青赤黄汁,一刺止,如未消,次日又刺,三刺自消,刺后用盐汤洗之。
口腔内窥镜,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尿常规,血常规,便常规。
又名“紫舌胀”,由心经火盛血壅所致。多贝于初生婴儿,舌上长出如壳样的肿物,内有血水,胀起于舌面,坚硬疼痛。
就诊科室:口腔科学 口腔科
治疗方式: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维生素B2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
一字散:治垂痈、重舌、重 、重齿。
朱砂:硼砂(各五分) 朴硝 冰片(各一字)
上为末,用蜜少许,调刷口内。
金朱散:治胎惊壮热,伤寒伏热,上焦虚热,及重舌赤眼,口鼻生疮等症。
天竺黄:马牙硝,甘草(炙各五钱),郁金(五钱水煮),蝉蜕(十四个洗去土),朱砂(五分),麝香(少许)。
上为末,每服三五分.蜜汤调下。
方歌,紫舌胀属心经火,热盛血壅肿硬疼,舌肿满口宜针刺,血色紫重色红轻。
【注】此证由心经火盛血壅,以致舌肿满口,坚硬疼痛。宜用衣针扎箸头上,露锋分许,当舌刺数十刺,令血出,红色者轻,紫色者重。随以温水漱口,搽冰硼散,内用凉膈散去朴硝、大黄,加牛蒡子、荆芥,倍用栀子,服之甚效。
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可以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荠蓬蒿、黄瓜、苦瓜等。
垂痈适宜食物:
槐花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花及花蕾。槐落叶乔木,常植于屋边、路边,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亦可在花开放时,在树下铺布、席、塑料薄膜等,将花打落,收集晒干。 槐花开放的花朵习称“槐花”,花蕾习称“槐米”。
石菖蒲 石菖蒲(学名:Acorus gramineus)属菖蒲科,为禾草状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叶全缘,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根茎常作药用。分布于亚洲,包括印度东北部、泰国北部、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与印尼等国。生长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区,多生在密林下。花期为五月至六月,果期为七月至八月。
荷叶饼 荷叶饼是由秦汉时的“白饼”演变发展而来,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宋代《东京梦华录》中有“荷叶饼”的记载。据清代 《调鼎集》记载:“薄饼:秦人制小锡罐,装饼三十张,每客一罐饼,小如柑,罐有盖,可以贮。馅用炒肉丝,其细如发,葱亦如之,猪羊并用,号曰‘西饼’”。
黄蝖 一种软体动物,介壳形状像心脏,有环状纹,生在淡水软泥里,肉可吃,壳可入药。 黑豆 黑豆有豆中之王的美称,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与黄大豆间种,种皮黑色。
鸭蛋
鸡蛋
鸡肉
芝麻
啤酒
白酒
杏仁
腐竹
苦瓜粥
山药枸杞煲苦瓜
苦瓜荠菜瘦肉汤
菠菜芹菜粥
芹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