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科 >>
科室分类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tetany of vitamin Deficiency)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伴发症状之一,多见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目前因预防维生素D缺乏工作的普遍开展,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已较少发生。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2%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喉痉挛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儿科学 小儿营养保健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0天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鱼肝油乳 维生素AD滴剂(胶囊型)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温馨提示

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病因

维生素D缺乏时,血钙下降而甲状旁腺不能代偿性分泌物增加,血钙继续降低,当总血钙低于1.75mmol/L—1.88mmol/L(<7mg/dl— 7.5mg/dl=,或离子钙低于1.0mmol/L(4mg/dl)时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为什么维生素D缺乏时机体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原因尚不清楚,推测当婴儿体内钙营养状况较差时,维生素D缺乏的早期甲状旁腺急剧代偿分泌增加,以维持血钙正常,当维生素D继续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反映过渡而疲惫,以致出现血钙降低,因此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状德国患儿,同时存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产生的佝偻病的表现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低血钙所致的临床表现。

预防

确保儿童每日获得维生素D400IU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孕妇应多作户外运动,饮食应含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新生儿在出生2 周后应每日给予生理量(10~20μg/日)维生素D;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婴幼儿更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即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和给予预防量的维生素 D和钙剂并及时添加辅食。

并发症
喉痉挛

 密切观察晾厥、喉痉挛的发作情况,作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术前准备。一旦发现症状应及时吸氧,喉痉挛者需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窒息;对已出牙的患儿,应在上、下门齿间放置牙垫,避免舌被咬伤,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症状
四肢抽搐 抽搐 发绀 神志不清 口唇发绀 面肌抽搐 维生素D中毒 躯体或颜面某一...

主要为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抽搐,并有程度不等的活动期佝偻病的表现。

1、隐慝型

血钙多在1.75mmol/L—1.88mmol/L,没有典型发作的症状,但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而引出体征。

①面神经征(Chvostek sign);以手指尖或叩诊锥骤击患儿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第7颅神经孔处)引起眼睑和口角抽动为面神经征阳性,新生儿期可呈假阳性。

②腓反射(Peroneal reflex):以叩诊锥骤击膝下外侧腓骨小头上腓神经处,引起足向外侧收缩者即为腓反射阳性。③陶瑟征(Trousseau sign):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张压与舒张压之间,5分钟之内该手出现痉挛症状属阳性。

2、典型发作

血钙低于1.75mmol/L时可出现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抽搐。

①痉挛:突然发生四肢抽动,两眼上窜,面肌颤动,神志不清,发作时间可短至数秒钟,或长达数分钟以上,发作时间长者可伴口周发绀。发作停止后,意识恢复,精神萎靡而入睡,醒后活泼如常,发作次数可数日1次或1日数次,甚至多至1日数十次,一般不发热,发作轻时仅仅有关短暂的眼球上窜和面肌抽动,神志清楚。

②手足抽搐,可见于较大婴儿,幼儿、突发手足痉挛呈弓状,双手呈腕部弯曲状,手指伸直,拇指内收掌心,强直痉挛,足部踝关节伸直,足趾同时向下弯曲。

③喉痉挛:婴儿见多,喉部肌肉及声门突发痉挛,呼吸困难,有时可突然发生窒息,严重缺氧甚至死亡,三种症状以无热惊厥为最常见。

检查

突发热惊厥,且反复发作,发作后神志清醒神经系统体征,同时有佝偻病存在,血清钙小于1.75至1.88mmol/L(7.5mg/dl)钙离子<1.0mmol/L。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低血糖,婴儿痉挛症,低血镁,原发性甲状腺减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喉炎。

(一) 其他无热惊厥性疾病

1.低血糖症

多发生于清晨空腹时,常有进食少或感冒、腹泻史,可出现惊厥、昏迷。血糖常低于 2.2mmol/L( 40mg/d1 )。口服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后立即好转。

2.婴儿痉挛症

于婴儿期发病,发作时突然头及躯干前屈,上肢前屈内收握拳,下肢屈曲至腹部,伴意识障碍,每次发作数秒至数十秒自停,往往反复连串发作,智力迅速减退,2~3岁后可转为其他类型癫痫。血清钙正常,钙剂治疗无效。脑电图呈高幅节律紊乱。

3.低镁惊厥

常见于新生儿及婴儿,多为人工喂养,并有摄食不足或患腹泻史,也可由于遗传性镁吸收缺陷所致。当血清镁低于 0.58mmol/L( 1.4mg/dl )时即可出现低镁惊厥,表现为知觉过敏,触觉及听觉的刺激可引起肌肉震颤、痉挛,甚至惊厥及心律紊乱。用25%硫酸镁每次0.2ml/kg肌内注射,每日 1~2次,1~2日内见效。临床上,对用钙剂治疗无效的无热惊厥,应常考虑低镁惊厥的可能。

4.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多见于较大儿童,主要特点为:低血钙、高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或降低。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惊厥或手足搐搦,常数天或数周发作1次。

(二) 急性喉炎

喉痉挛应与急性喉炎鉴别,后者多因病毒感染引起炎症,表现为声音嘶哑伴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常夜间发作,伴发热,无其他低钙症状和体征,血钙正常,钙剂治疗无效。

治疗

就诊科室:儿科学 小儿营养保健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0天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鱼肝油乳 维生素AD滴剂(胶囊型)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1、 急救处理

(1)氧气吸入:惊厥期应立即吸氧,喉痉挛者须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并进行口对口呼吸或加压给氧,必要对做气管插管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2)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肠、或地西泮每次0.1—0.3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

2、钙剂治疗

口服钙剂量一治疗,如口服钙有困难,可给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入10%—25%葡萄糖液10~20ml,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以上)不可皮下或肌肉注射以免造成局部坏死。

3、维生素D治疗

急诊情况控制后,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补充维生素D。

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饮食保健

孕妇应多作户外运动,饮食应含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新生儿在出生2周后应每日给予生理量10-20微克维生素D;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婴幼儿更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即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和给予预防量的维生素D和钙剂,并及时添加辅食。开始应用钙剂后即可同时口服维生素D,但最初几日不宜给大剂量,以防血钙下降。重症而口服疗效差者,可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D。

1.宜吃含有高钙的食物; 2.宜吃含有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3.宜吃具有利尿的食物。

芝麻叶

鹅肉

芝麻

腰果

1.忌吃含有碳酸丰富的食物; 2.忌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3.忌吃酸性强的食物。

鸭蛋

鸭血(白鸭)

鸭肉

赤小豆

1.宜吃含有高钙的食物; 2.宜吃含有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3.宜吃具有利尿的食物。

苦瓜粥

苦瓜豆浆汁

三鲜苦瓜汤

苦瓜猪瘦肉汤

黄瓜粳米粥

黄瓜拌绿豆芽

黄瓜鸡片汤

干荔枝煲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