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多因鼻咽部急性或亚急性炎症反复发作,使增殖体与鼻咽粘膜的淋巴滤泡发生病理性肥大。增殖体肥大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此病好发于寒冷潮湿地区。增殖体肥大为增殖体的病理性增生,增殖体又称腺样体或咽扁桃体,是鼻咽顶部的淋巴组织,生后逐渐增大,约在6岁时达最大程度,10岁开始逐渐退化。一般腺样体肥大时,CT轴位像可见鼻咽气腔变形变窄,后壁软组织增厚,密度均匀,与头长肌相近,左右侧对称,前缘光滑或呈波浪状,向气腔突入,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隐约可见或显示不清,不同程度的阻塞后鼻孔,咽旁间隙清晰,邻近骨质无破坏。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1%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咽扁桃体肥大
就诊科室:内科 呼吸内科 儿科学 小儿呼吸内科 小儿感染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0天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感冒清热颗粒 小儿咽扁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饮食宜清淡,营养宜均衡。
1、慢性炎症反复刺激使增殖体继发感染,增生肥大,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鼻咽炎、鼻窦炎并存。
2、鼻阻、流鼻涕,张口呼吸,睡眠时有鼾声,可以影响身体、智力发育,有时可出现“增殖体面容”,更严重者可发生“鸡胸”。
3、阻塞咽鼓管口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4、因炎性分泌物刺激,可并发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功能紊乱等。
在正常人,3-4岁时增殖体原本甚大,不算病态,青春期后常渐萎缩消失。如在5岁后增殖体肥大且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常为儿科和耳鼻咽喉科许多疾病的根源。如因增殖体肥大,使鼻腔通气和鼻窦引流受阻,可诱发鼻炎和鼻窦炎并使之加重,又因鼻窦炎分泌物增多刺激增殖体至使增殖体更加肥大,这样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患有增殖体肥大且症状又较显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在5岁以后,愈早作手术,效果愈佳。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或消失,发育及营养状况可趋于正常。
增殖体肥大可能会引发咽扁桃体肥大、慢性淋巴结炎。
1、患儿鼻塞流涕,刺激性咳嗽,张口呼吸,入睡鼾声,夜不安眠,精神萎靡,智力迟钝,听力下降。
2、增殖体面容:上唇短厚上翘,下颌下垂,鼻唇沟消失,硬腭高拱,牙列不齐,表情呆滞。
3、常伴有扁桃体肥大及炎症,鼻甲肥大,鼻腔有分泌物积留或粘脓性分泌物自鼻咽部下挂咽后壁。
4、鼓膜内陷、粘连或鼓室积液。颌下及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5、指诊法于患儿鼻咽顶部触及柔软的桔瓣肿块。
1、后鼻镜检查在鼻咽顶后壁有肿大增殖体。用手指探查患儿鼻咽部可摸到柔软桔瓣状肿物。
2、常伴有扁桃体肥大及慢性炎症,鼻甲肿大,鼻腔有分泌物积留。
3、上颌骨狭长、硬腭高拱、牙列不齐、下颌骨下垂,称增殖体面貌。
4、颌下淋巴结或颈淋巴结肿大。
5、常伴有分泌性中耳炎,注意鼓室有无积液,可做纯音测听和声阻抗检查。
6、必要时作纤维鼻咽镜检查及鼻咽部X线摄片。
7、注意除外鼻咽部肿瘤。
1、鼻咽癌:发病年龄较大,多有涕带血丝史,CT检查见咽后壁增厚腺样体肥大的软组织影,左右两侧多不对称,咽隐窝不对称性消失,咽旁间隙模糊、变窄甚至闭塞,可有颅底骨质破坏。
2、咽后壁脓肿:多有咽部异物刺伤史,局部增厚的软组织影较广泛,可见于鼻咽、口咽、喉咽部椎前方,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的脓腔影,脓腔内可见气影,增强检查可见脓肿壁较均匀的明显强化。
3、咽囊囊肿:位于左右两侧头长肌间,圆形气样或液性低密度灶,边缘清楚。
一般腺样体肥大时,CT轴位像可见鼻咽气腔变形变窄,后壁软组织增厚,密度均匀,与头长肌相近,左右侧对称,前缘光滑或呈波浪状,向气腔突入,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隐约可见或显示不清,不同程度的阻塞后鼻孔,咽旁间隙清晰,邻近骨质无破坏。
就诊科室:内科 呼吸内科 儿科学 小儿呼吸内科 小儿感染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0天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感冒清热颗粒 小儿咽扁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治疗原则
1、轻型者:粘膜收缩剂滴鼻。
2、重症者:手术切除增殖体。
用药原则
1、对轻症者作保守治疗,拟选用药物以用药框限“A”之“1”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对施行手术病例则以合用“A”之“2”。
1、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2、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饮食宜清淡,营养宜均衡。
2、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荸荠粉
鸡心
鹅肉
白果(干)
鸭蛋
鸭肉
油皮
咸鱼
培根白菜粥
白菜蛋花粥
生菜香菇
蚝油生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