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AU)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瘙痒、风团或伴有血管性水肿为特征的变应性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3%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腹泻 休克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6周
治愈率:98%
常用药品: 氯雷他定糖浆 氯雷他定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 —— 2000元)
传统抗组胺药物常有嗜睡、头晕、口干等副作用。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等慎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
1、食物、动物及植物因素。
2、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而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维生素B1等药物为组胺释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发荨麻疹。
3、感染,包括病毒(如肝炎病毒)、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
4、物理因素,如温度变化、日光、摩擦、压力、运动等都可引起。
5、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1、患者平时要注意观察过敏原,如发现自己对某种食物或药物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对可疑致敏原应尽量避免接触。
2、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则可引起皮损显著增多,瘙痒剧烈。
3、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服果导片2片,每日2-3次安番泻叶适量开水冲饮。
4、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禁放花卉,也不应该喷洒来苏,敌敌畏等化学物品,以免致敏。
5、司机、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期间禁用扑尔敏、苯海拉明、安太乐等抗过敏药物,以免因头晕、嗜睡等症状导致事故发生。
荨麻疹 样血管炎,伴有呕吐,腹泻 ,腹痛 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休克,左心衰,双上肢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喉头水肿 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
急性荨麻疹,常是急性发作,全身有瘙痒,抓之有大小不一的风团发生。风团可相互融合成大片皮损,或成地图样损害。急性病人往往呈红色浮肿片块,有的急性皮损上可有水疱、大疱,称大疱性荨麻疹。有的中央可有紫斑发生,称紫斑性荨麻疹。粘膜也可受累,口唇肿胀,或咽峡部肿胀而造成喉头水肿,致使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皮损往往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此起彼伏,不断发生新的损害,严重的大片出血性皮损也可在数天内消退。
全身可有发热,一般在39℃以内,如在39℃以上,就应注意病人有无急性化脓性感染,或败血症。呼吸症状可有哮喘与呼吸困难。肠道可有腹痛或胃脘胀痛。有的还可有腹泻。严重全身性风团病人还可有血压下降、头晕、胸闷等症状,极少数还可发生休克反应。应及时给予治疗。大多数病人仅有风团瘙痒症状,而无其他症状。病程一般在1~2周内自然痊愈。
根据皮肤反复出现来去迅速的风团,剧痒,退后不留痕迹,以及各型荨麻疹的特点等易于诊断,但应于下列疾病相鉴别,必要时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胸部X线检查腹部B超等)及有关试验(如运动,热水,日光,冰块),变应原检测等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如临床症状诊断有困难或进一步要寻找病因可进行以下实验室检查。
1、疑为风湿病引起荨麻疹者可检查血沉,抗核抗体等,血清补体测定,皮肤活检对有补体活化参与所致荨麻疹的诊断有帮助。
2、对寒冷性荨麻疹应检查梅毒血清试验 ,测定冷球蛋白,冷纤维蛋白原,冷溶血素和冰块试验,抗核抗体等检查。
3、日光性荨麻疹应检查粪,尿卟啉 等,应注意与SLE相区别。
4、疑与感染有关,或体检时肝大或病史存在肝炎史,可行血常规,乙肝抗原,抗体检查,大便虫卵,真菌,病灶部位X线等检查。
5、如怀疑有甲状腺疾病应作抗微粒体甲状腺抗体相关检查。
6、如怀疑吸入或食入过敏者,应行变应原检查,如为阳性可作脱敏治疗。
7、血清病性荨麻疹患者有发热和关节痛,应检查血沉,如血沉正常有重要诊断价值。
8、荨麻疹性血管炎发作时除有明显的低补体血症,血清Cl的亚单位Cla明显降低,C4,C2和Cg中度至重度降低,血清中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 和低分子量Clq沉淀素,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皮肤血管壁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9、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可检测自身抗体,采用自身血清皮肤试验 :常规抽血放入无菌试管凝结30min,离心,取血清100μl给患者行皮内试验 ,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如1h后局部出现风团直径大于9mm即为阳性,其他如组胺释放试验,免疫印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等均可选用。
血管性水肿尤其是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应作血清补体检查,应首先作补体第4成分测定(C4),如C4低下则可能有补体第一成分酯酶抑制物(ClINH)缺乏可能,在发作期C4明显低于正常,在缓解期也低于正常,即使无家族史也可确诊本病,反之,C4正常即可否认本病。
慢性荨麻疹组织病理:系单纯限局性水肿,乳头及真皮上层有浆液性渗出,乳头水肿,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但浸润亦可致密并混杂有嗜酸性粒细胞。
诊断
荨麻疹根据皮损为风团,骤然发生,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等特征,再根据各型的特点,不难诊断,寻找病因比较困难,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作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全面综合分析病情,并结合各型特点努力寻找发病有关因素,甚为重要。
血管性水肿根据突然发生大片暂时性无凹陷性肿胀,在数小时至2~3天内消退,常累及眼睑,唇,舌,外生殖器,手,足等部位,本病诊断不难。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诊断则可根据病史,阳性家族遗传史和血清学检查等,当有以下临床表现应当怀疑有否本病的可能:
1、反复发作的局限性水肿。
2、有自限性,一般1~3天可自行缓解消退。
3、反复发作的喉水肿或不明原因的腹痛。
4、伴有情绪,月经,尤其是外伤等诱因。
5、不痒且不伴发荨麻疹。
6、用抗组胺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
7、有阳性家族史,家族中有近半数成员发病。
8、血清脂酶抑制蛋白C4和C3值降低。
鉴别诊断
荨麻疹 需和丘疹性荨麻疹 及多形红斑 相鉴别,伴有腹痛 腹泻 者,应注意与急腹症及胃肠炎等鉴别,伴有高热和中毒症状者,应考虑为严重感染的症状之一,血管性水肿须与实质性水肿如丹毒 ,蜂窝织炎 及眼睑部接触性皮炎 ,成人硬肿病,面肿型皮肤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等鉴别,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和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可根据以上所述几点鉴别。
一、与婴儿湿疹 鉴别
婴儿湿疹是指发生于婴儿期的具有湿疹特点皮肤损害,婴儿湿疹可包括婴儿异位性皮炎 ,但异位性皮炎不能等同或取代婴儿湿疹,婴儿湿疹包括婴儿接触性皮炎;脂溢性和擦烂性婴儿湿疹;婴儿异位性皮炎。
二、与血管性水肿鉴别
血管性水肿为慢性,复发性,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的大片局部性水肿,病因及发病机制与荨麻疹相同,只是血浆是从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的小血管内皮细胞间隙中渗出而进入到周围疏松组织内而引起。
三、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荨麻疹样血管炎风团持续时间长达24~72小时,伴有发热,关节痛,血沉增快,低补体血症,病理检查为破碎性血管炎改变,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应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6周
治愈率:98%
常用药品: 氯雷他定糖浆 氯雷他定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 —— 2000元)
急性荨麻疹西医治疗
1、找出病因,查验过敏原,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生素,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及食物。
2、抗组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的主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有镇静作用,且易通过血脑屏障,易产生困倦、抗胆碱能副作用,高空作业的工人、驾驶员,青光眼、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要慎用。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耐受性好。维生素C、钙剂也可用于急性荨麻疹。
对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及喉头水肿,多使用糖皮质激素,荨麻疹并发过敏性休克更需应用。
急性荨麻疹中医治疗
血热症
【症状】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药】荆芥穗、防风、僵蚕、金银花、牛蒡子、丹皮、紫背浮萍、干生地、薄荷、黄苓、蝉衣、生甘草。
【用法】水煎时间不宜过长,每日一剂,分两次凉服。忌辛辣、发物。
气虚血热
【症状】皮肤瘙痒起疹,时隐时发,小如麻点,大如豆粒,为扁平硬节,高出皮肤,一旦搔破,则连结成片,舌暗苔白,脉弦。
【治法】益气滋阴,祛风泻火
【方药】生黄芪、当归、生地、炒枳壳、白藓皮、地肤子、防风、连翘、桑叶、炒白芍、牛蒡子、玉竹、荆芥。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以五剂为一个疗程。初愈后复发,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湿困脾土
【症状】发疹时四肢不温,脘闷纳呆,神倦身困重,口腻,腹胀便溏泄,舌淡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药】多皮饮地骨皮、五加皮、桑白皮、干姜皮、大腹皮、白藓皮、粉丹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川槿皮。
【用法】水煎,一日两服,忌辛辣油腻腥滋腻之品。
专业护理
1、荨麻疹表现为过敏体质对许多刺激在皮肤上表现的一种血管神经反应,大小不一,并伴有搔痒或烧灼感。有的患者还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全身症状。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发病急,发作突然,皮疹数量较多,面积较广泛,风团常为大片状,病程不超过6周,易反复发作,合并血管性水肿的相对较多,严重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发热、全身无力等;伴有消化道黏膜病变时,可致腹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伴有呼吸道黏膜病变时,可致胸闷、呼吸困难。所以急性荨麻疹患儿在及时对症治疗的同时,临床护理非常重要。
2、一般护理入院后,应仔细观察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对呼吸急促患儿应10 min观察1次呼吸的变化,同时观察有无喉头水肿,如有应及时处理;对心率增快的患儿,同样10 min观察1次心率的变化,必要时做心电图检查;在输液过程中,一定控制好输液速度,由于红霉素易引起消化道症状,滴速一般控制在20滴/min最佳。
3、急性荨麻疹可致喉头水肿,有消化道症状的可致恶心、呕吐,而用红霉素治疗过程中也易出现上述消化道症状,故体位护理非常重要,一般取右侧卧位,也可取平卧位,头偏向右侧,这样可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如有痰或呕吐物在口腔咽喉内,应及时用吸引器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日常护理
1、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
2、避免强烈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
3、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治疗慢性病灶。
日常保健
1、一般人对于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紧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2、有些人痒到会想用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紧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热的温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过度包在厚重的棉被里都很有可能引发荨麻疹。
3、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绿豆、意仁等。多休息,勿疲累,适度的运动。
食疗保健
1.芝麻根
【药方】芝麻根一把。
【用法】洗净后加水煎,趁热烫洗。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2.韭菜
【药方】韭菜一把。
【用法】将韭菜放在火上烤热。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3.艾叶酒
【药方】白酒100克,生艾叶10克。
【用法】上药共煎至50克左右,顿服。每天一次,连服3天。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4.十全大补汤
【药方】黄芪、地肤子各30克,肉桂、制附子各6克,党参、白术、茯苓、赤芍、白芍、当归各12克,熟地黄15克,川穹、乌梢蛇、炙甘草各9克。
【用法】每天一剂,早晚两次服用。服用5剂症状减轻者,为药证相符,可继续服用,反之,则为本方所不及。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5.多皮饮
【药方】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干姜皮6克,大腹皮9克,白藓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两服,忌辛辣油腻腥滋腻之品。
绿豆
豆腐
油菜
空心菜
啤酒
肥膘肉
萝卜
辣椒(红、尖、干)
凉拌空心菜
红枣黑豆粥
鸡油菜心
煮青豆泥
时蔬小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