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溃疡性口腔炎又称为细菌性口腔炎,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宝宝,以婴幼儿发病较多、较重。一般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不洁、黏膜干燥等均可导致细菌增生繁殖。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唾液增多。牙龈、舌、颊、唇内侧及上腭等处出现大小不等、散在的溃疡,有时亦可连成大片。溃疡周边较规则,有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灰白色或黄色假膜覆盖创面。假膜剥离后呈出血性糜烂面,取假膜作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病原菌。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口腔白斑病 口腔粘膜病
就诊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治疗周期:1-2周
治愈率:90%
常用药品: 丁硼乳膏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3000元)
平常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性口腔炎常以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这些细菌在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低下状况下,若口腔不洁,则致细菌量繁殖,从而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损伤。初起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随后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上有较厚的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疱疹性口腔炎的致病原是工型单纯疱疹病毒。局部皮肤出现红疹,并迅速出现渗出而形成水泡。
1、向患者介绍有关口腔卫生及护理的常识,每天观察患者口腔内感觉及味觉有无变化。
2、保持口腔卫生,用软牙刷刷牙,选用非刺激性洁牙剂。
3、进食后30分钟用复方硼酸溶液、3%碳酸氢钠或3%双氧水含漱。
4、忌烟酒、避免食用过热、过凉、辛辣、粗糙的刺激性食物。
可能并发复发性鹅口疮。
症状表现
溃疡处疼痛明显。有轻微口臭、局部淋巴结经常肿大。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多有发热、烦躁、食欲减退或因局部疼痛而不能进食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唾液增多。牙龈、舌、颊、唇内侧及上腭等处出现大小不等、散在的溃疡,有时亦可连成大片。溃疡周边较规则,有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灰白色或黄色假膜覆盖创面。假膜剥离后呈出血性糜烂面,取假膜作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病原菌。
依据临床症状再进行血常规检查和口腔内镜检查。
一、口腔炎诊断
1、病史:细菌性口腔炎起病前常有急性感染史;疱疹性口腔炎可有本病接触史。
2、临床表现:见上述临床表现部分。
3、血常规检查:细菌性口腔炎白细胞总数升高;疱疹性口腔炎白细胞数多正常。
4、组织病理检查:取水泡底部组织染色,可见到多核巨细胞,细胞核内有嗜伊红病毒颗粒,电镜下观察,能见到六角形单纯疱疹病毒仅次于细胞核中央。
二、口腔炎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由柯萨奇a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相鉴别。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治疗周期:1-2周
治愈率:90%
常用药品: 丁硼乳膏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3000元)
1、及时控制感染,局部和全身治疗同时进行。宜用抗生素全身治疗,如青霉素等。
2、每日较彻底地清洗口腔1-2次。常用0.1%~0.3%的利凡诺溶液或1︰2000的洗必泰溶液清洗,再局部涂药,一般用2.5%的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1%的龙胆紫或冰硼油。
3、对宝宝要注意保持口腔黏膜的潮湿,勤喂水,进流质、糖水,饮料宜温凉,防止口内细菌繁殖,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等,高热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
1、饮食与饮水
给宝宝提供营养丰富、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勤给宝宝喂水,以保持口腔黏膜清洁湿润,防止细菌繁殖。食物及水的温度不可过热或过冷,以温凉为宜,以免刺激溃疡处引起疼痛。
2、口腔护理
注意每日给宝宝彻底清洁口腔,然后局部涂药。涂药时父母的手法一定要轻柔。
3、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溃疡面的大小、深浅及分布的部位。还要注意宝宝有无体温升高、不愿进食、消瘦等全身症状,以便及时处理。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咽部疾病与全身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保持强健的体魄是预防口腔炎最基本条件之一。平时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多进行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休浴。常用冷水洗澡、擦身,能使人精力充沛,增强对冷热的适应能力、提高抵抗力。
2、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慢性咽炎急性发作:应注意天气的冷暖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活动出汗后不要马上到阴冷地方或吹风、冲冷水澡等。睡觉时应关上电扇,避开风口处。在流感易发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免相互传染。可服用一些预防感冒的中药,如板蓝根冲剂等。
3、注意口腔和鼻腔卫生,防治口、鼻疾病:咽位于口、鼻后下方,与口、鼻直接相连,口腔、鼻腔、鼻窦的慢性感染常因病毒、细菌、脓液等波及咽部粘膜而导致咽炎。因此,平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治疗牙周疾病。
圆白菜
油菜
生菜
芥菜(小叶)
羊油
猪油(板油)
猪肉(肥)
羊肉(肥瘦)
玉米火腿粥
款冬花粥
荸荠粥
杂粮粥
二豆粥
土豆肉末粥
甜菜叶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