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高辛是临床常用的强心药,该药有效治疗的安全范围狭窄,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个体差异亦较大,若服用不当,极易发生中毒反应,常见有消化道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视觉障碍,如黄视、绿视、视力模糊、畏光等;神经系统症状,如眩晕、头痛、失眠、谵妄、精神错乱等;心脏反应,表现为与心脏病本身症状很难区别的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特别是老年心衰病人,更易发生中毒症状。因此,在使用地高辛时需谨慎。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2%
易感人群: 长期应用地高辛者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心律失常
就诊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周左右
治愈率:90%
常用药品: 布美他尼片 十一味金色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8000元)
一旦确定是中毒所致,必须立即停药。
地高辛用量不当。
1、医生开处方要做到用法用量准确无误,药房调剂人员在发药时,强调使用方法和剂量,病人要绝对遵照医嘱,按时按量应用,不得意更改用药次数和剂量。
2、长期应用地高辛者必须警惕中毒信号,一般先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眩晕、幻视等。由于心功能不全加重时也会出现上述反应,因此应准确鉴别是否地高辛中毒所致。
3、在同等剂量的情况下,少量、多次、等间隔用药可增加安全性及有效性,降低中毒发生率。因此,服用地高辛时,可不先服饱和量,只要每日按一定剂量使用,经过一段时间也能在血中达到稳定浓度而效,此法特别适合于病情不急而又易中毒者及老年心衰患者。
4、心脏病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因病情复杂,常需与其它药物联合用,故有可能引起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升高或降低。如心痛定、胺碘、利血平、肾上腺素、麻黄碱、钙制剂等会使之升高;阿司匹林、巴比妥等会使之降低。因此,需联合用药时,应在血药浓度监测下经常调整主药和配伍用药的剂量,制订出合理的给药方案。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瘤及小儿急性风湿热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忌用或慎用该药。另外,心肌炎、肺心病者、近期用过其它洋地黄类强心药者及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也需慎用。
6、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定期检查心电图、监测血液地高辛浓度,注意中毒迹象,及时调整剂量。
出现心律失常,嗜睡,昏迷等。
1、常见有消化道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
2、视觉障碍,如黄视、绿视、视力模糊、畏光等;
3、神经系统症状,如眩晕、头痛、失眠、谵妄、精神错乱等;
4、心脏反应,表现为与心脏病本身症状很难区别的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
1、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可帮助诊断,取血时间影响测定值:Loeseta1建议测红细胞内药物浓度更确切,不能单纯依赖血药浓度作诊断,而必须要结合临床。
2、应做心电图检查,发现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以房室传导阻滞多见。
地高辛中毒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应根据临床表现,用药情况和特殊检查综合分析后做出诊断,在应用洋地黄过程中,出现下列表现任何一条者,应考虑地高辛中毒:
1、病情加重
心衰一度好转后又加重,并有地高辛中毒的临床表现。
2、出现新的心律失常
用地高辛过程中出现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的心律失常发生改变。
3、停用地高辛后病情改善
停用地高辛后,1~3天内心律失常显著改善或完全消失。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周左右
治愈率:90%
常用药品: 布美他尼片 十一味金色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8000元)
一旦确定是中毒所致,特别是心脏毒性反应一经出现,必须立即停药,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解救:轻者可口服氯化钾,每次1g,每日3次。若病情紧急,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可酌情缓慢静滴钾盐和镁盐。对于强心甙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时,可静注阿托品1~5mg,2~3小时重复1次。对于地高辛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静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症状控制后可改为口服或静滴维持。
1、心理护理:护理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设专人特护,予耐心疏导、热心护理、爱心关照,帮助其树立生存的自信心。
2、对症护理:患者出现胃肠道的反应,应注意防止呕吐物误吸,若出现视力及精神方面的症状,应注意保护患者,免受意外伤害。
1、饮食要清淡,并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
2、少食豆制品,尽量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都有诱发频繁早搏发生的可能。
3、少喝浓茶或咖啡,这些饮料都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也容易诱发早搏。
鸡蛋
丝瓜
苦瓜
白菜
白酒
豆腐
咖啡
茶叶
冬瓜粥
冬瓜枸杞汤
小米面发糕
白菜小米卷
鲜菇小米粥
草菇丝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