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炎”是小儿感冒的一种特殊表现,夏秋季节多见。常在托儿所、幼儿园有小流行,婴幼儿多一些。是由一种称为“柯萨基病毒A组”引起的。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1%-0.25%
易感人群: 多发儿童
传染方式: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播
并发症:小儿高热
就诊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治疗周期:7天左右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感冒清热颗粒 小儿咽扁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500元)
早发现,早治疗。
1、本病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当劳累过度,过敏体质,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此病。
2、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呼吸道黏膜柔嫩,呼吸道分泌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呼吸道上的这种纤毛活动比较微弱,“自洁”功能差。
要多吃含钙多的食物,避免骨折。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感染、高烧。
当出现疱疹性咽炎时,多数孩子血液中白血球不升高或下降(细菌感染时白血球常常升高,病毒感染白血球正常或降低)。疱疹性咽炎临床症状有发热、咽痛,在口腔里、软腭上和扁桃腺、悬雍垂上出现小疱疹。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孩子往往因为咽痛而流涎、拒食。婴幼儿因为不能诉说咽痛,所以日夜哭闹,不能睡眠。一般病程在7天左右。患病的孩子会突然呕吐、高温在39℃左右,不想要吃东西。
1、全面体检
注意有无休克、软组织伤、出血、检查创口大小、形状、深度及污染情病理性骨折况。有无骨端外露,有无神经、血管、颅脑、内脏损伤及其他部位的骨折。对严重伤员必须快速进行。
2、X线检查
除正、侧位X线摄片外,尚应根据伤情拍摄特殊体位相,如开口位(上颈椎损伤)、动力性侧位(颈椎)、轴位(舟状骨、跟骨等)和切线位(髌骨)等。复杂的骨盆骨折或疑有椎管内骨折者,尚应酌情行体层片或CT检查。
诊断
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
鉴别诊断
1、疱疹性口腔炎,其特点为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
2、复发性口疮和贝氏(Bednar)口疮很少发生于咽部,而且一般无全身症状。
3、柯萨奇A组10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淋巴结性咽炎),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治疗为对症处理。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治疗周期:7天左右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感冒清热颗粒 小儿咽扁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500元)
对疱疹性咽炎的治疗,应该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如果病情比较重孩子高烧,不能进食,可以静脉点滴病毒唑之类的药,对病毒有效。病轻者可口服新博林或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并且应对症治疗,如用一些退热药。中药可以口服抗病毒口服药、板蓝根冲剂、静脉点滴双黄连注射液。高热可以用紫雪散、羚羊角粉等。汤药常用银花、连翘、板蓝根、薄荷、生石膏、竹叶、生地等清热解毒的药。孩子患疱疹性咽炎时,应多饮水有利于降温。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米粥、果汁。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
1、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休克、大出血、脂肪栓塞等)及内脏伤(颅脑、胸、腹、骨盆等),待病情稳定后再处理骨折,但骨折局部应予临时固定。
2、开放性骨折应及时彻底清创,并酌情选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同时给予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
3、骨折后力争早期复位固定。
饮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高烧的患儿要多喝水,少吃多餐。多吃有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米粥等,及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尽可能少吃煎、炸类的油腻食品,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可取适量绿豆、苦瓜、薏米、大米等煮粥或汤,放凉后适量给患儿饮用。
油菜
生菜
芹菜叶
菠菜
辣椒(青、尖)
辣椒(红、尖、干)
红辣椒
腌雪里蕻
萝卜生菜汤
苹果生菜酸奶汁
五丝白菜卷
白菜虾仁面汤
知了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