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 肛肠科 >>
科室分类
脱肛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直肠壁部分下移,即直肠黏膜下移,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称完全脱垂。若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下移到肛门外称为外脱垂。脱肛或称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流行病学: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男女发病率相等随着年龄增长多可自愈。近来发病率有所下降<1岁及>8岁者则罕见。

 
病因

脱肛的原因:发生脱肛有三个重要因素:

1.全身因素 营养不良小儿坐骨直肠窝内脂肪消失,使直肠失去周围支持固定作用,括约肌群收缩力也减弱,直肠容易自肛门口脱出。

2.局部组织解剖因素 

(1)骶骨弯曲度未形成:婴幼儿骶骨弯曲度未形成骨盆向前倾斜不够,直肠呈垂直位,与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腹腔内向下的压力增加时,直肠无骶骨的支持,压力直接作用到肛管上,易于向下滑动。 

(2)周围肌肉支持力弱:肛提肌和骨盆底部肌肉的支持力较弱。

(3)黏膜松弛:直肠黏膜附着在肌层上较松弛黏膜易自肌层滑脱。

3.促成因素 任何情况使腹内压长期增高或突然增高,均可促成直肠脱垂。如经常便秘、腹泻、百日咳、包茎及膀胱结石长期慢性咳嗽等疾患,常是脱肛的诱因,有些疾病(如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或损伤(包括意外和手术损伤)造成括约肌及直肠周围肌肉功能或神经功能障碍者,直肠失去支持腹压增高即可发生直肠脱垂。

发病机制:

脱肛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仅有黏膜脱出者称为不完全性脱垂,直肠各层同时翻出者称为完全性脱垂,后者脱出肛门外的直肠部分较不完全脱垂者长。

分为3型或3度:

1.Ⅰ型 为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黏膜脱出肛门外,是由直肠下部黏膜与肌层附着松弛所致,最长达3~4cm是小儿特有的类型。部分脱出呈半环状全周脱出呈环状,色红。由肛门正中向外形成放射状纵沟肛管与黏膜间有反折沟,可触及两层折叠的黏膜,质软便后脱出的黏膜自行还纳如脱出时间久者黏膜呈暗紫色,无光泽。反复脱垂者,黏膜水肿肥厚、粗糙,甚至有溃疡或出血点。

2.Ⅱ型 在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肛门外5~12cm,呈圆锥形略向后方弯曲顶端凹陷表面有环状多个黏膜皱襞,色淡红或暗红,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脱垂需用手托回Ⅰ型长期脱垂可发展为此型。

3.Ⅲ型 罕见排便或腹压增加时肛管直管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呈椭圆形。肛门极松弛,黏膜糜烂出血,分泌物较多。

预防

脱肛的预防:

本病是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增强小儿体质,保证合理营养,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1.要及时治疗腹泻以及感染性肠炎慢性痢疾等疾病,对儿童腹泻及痢疾要尤其重视。

2.多食蔬菜,防止便秘。

3.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忌久蹲茅厕用力排便。

4.应积极预防和治疗百日咳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能增加腹压的疾病。

5.要适当注意休息。

6.经常作提肛运动,以增加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总之直肠脱垂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对预防该病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关疾病
  • 名称
  • 典型症状
  • 就诊科室
  • 良性前列腺增生
  • 尿痛 尿急 尿频
  • 男科
  • 肠胃炎
  • 腹痛 饥饿时上腹痛 恶心与呕吐
  • 内科 消化内科
  • 肾疳
  • 手脚冰凉 脱肛 婴儿睡觉前哭闹
  • 中医科 中医综合
  • 老年人前...
  • 膀胱排空不全 膀胱刺激征 夜尿增多
  • 外科 泌尿外科
  • 小儿乳糜泻
  • 消瘦 水样便 腹胀
  • 儿科 小儿内科
检查

脱肛的检查诊断:

根据病史及外观即可诊断便后能自行回缩的病例,嘱患儿于蹲位用力排便后观察并行直肠指诊,常可发现肛门括约肌松弛如直肠不完全脱垂,脱出之黏膜表面呈纵行沟纹如直肠完全脱垂黏膜表面呈环状皱襞。 

实验室检查:

一般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正常。

其它辅助检查:必要时可做肛门镜检查,可确认。

鉴别诊断

脱肛的鉴别:

需与严重肠套叠的套入部自肛门脱出者及直肠息肉相鉴别,直肠息肉也可由肛门脱出,为较小圆形光滑之肿物。必须注意肠套叠有时也能从肛门翻出,似直肠脱垂Ⅲ度脱垂,如用手指检查可触及直肠肛管与脱垂肠管间的黏膜,依据病史及体征不难鉴别。

根据病史及外观即可诊断便后能自行回缩的病例,嘱患儿于蹲位用力排便后观察并行直肠指诊,常可发现肛门括约肌松弛如直肠不完全脱垂,脱出之黏膜表面呈纵行沟纹如直肠完全脱垂黏膜表面呈环状皱襞。

实验室检查:一般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正常。

其它辅助检查:必要时可做肛门镜检查,可确认。

食疗

1.宜吃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新鲜蔬菜和新鲜水果。

白菜

益吃理由: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菜的叶球,与另一种十字花科植物青菜...

菠菜

益吃理由: 菠菜属藜科一年生成二年生蔬菜。主根粗长,红色,味甜...

番茄

益吃理由: 西红柿属茄科,为一年生蔬菜。原产南美洲,我国各地均...

黄瓜

益吃理由: 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实,黄瓜最初叫“胡瓜”是因为它...

鸡蛋

益吃理由: 鸡蛋被认为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含有蛋白质、脂肪、卵黄...

1.忌食糍粑、糯米饭及油腻食物; 2.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花椒

忌吃理由: 致肠道失于濡润,发生便秘。

糯米

忌吃理由: 这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宿食停滞,阻遏脾胃阳气,导致...

辣椒(红、尖、干)

忌吃理由: 辣椒属茄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蔬菜。原产南美洲热带,明...

海虾

忌吃理由: 虾主要分淡水虾和海水虾,对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

海蟹

忌吃理由: 蟹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盘蟹,顶桌菜”的民谚。它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