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致病菌和死亡原因,容易累及儿童和老人。肺炎球菌表达超过90种血清型,每种血清型有其不同的致病率。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可有效预防肺炎球菌感染,目前已纳入了很多国家的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常用的
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是一类代谢性先天性的自身免疫缺陷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甲羟戊酸激酶缺乏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谱包括:流行性自身炎症综合征和对抗炎治疗有反应的各种疾病,甲羟戊酸尿症常并发畸形、严重神经病变,且预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出,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人,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30%~40%。一名儿科医生则提醒家长,儿童用药首先要求的就是安全性,因此平常给儿童用药,应尽量遵医嘱服
既往研究表明,新生儿或婴幼儿中许多神经系统症状与轮状病毒感染相关。新生儿易发生抽搐,也容易发生轮状病毒感染,然而轮状病毒感染和神经系统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并未引起关注。此外已有一些研究者采用MRI技术来明确新生儿
昨日,有媒体报道“中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者多达30万人,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40%”。事实上,中国儿童药规格、剂型、品种全都缺,医院只能以成人药物和剂型代替儿童药物或剂型。所谓儿童药,实则成人药的
近期 Pediatrics 杂志报道了如下一则病例:患儿为8岁男童,1月前开始出现不能回答简单问题,不能执行简单指令或完成简单任务(比如刷牙)。随后表现为口齿不清、不能自发言语。每晚只睡2-3个小时,对他人有情感依赖但是没有眼神
据媒体近日报道,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高达12%至32%。国家食药监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不足
组织缺氧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酸酸中毒病因,常继发于败血症、多器官衰竭和恶性肿瘤。B型(非组织缺氧型)乳酸酸中毒在临床工作中不易鉴别。近期,Shah教授等在Pediatric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恶性肿瘤并发B型乳酸酸中毒的病例。患
唐氏综合症是美国最常见的新生儿染色体异常性疾病,每年每691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是唐氏综合症。既往研究表明,普通儿童耳聋患病率为2.5%,而唐氏综合症的儿童和青少年,其耳聋的患病率高达45%和90%,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升
睾丸下降异常的病例非常常见,但是阴囊壁畸形导致睾丸外露却极为罕见。这种畸形被称为阴囊裂或睾丸外翻。到目前为止,英文文献报告的这种病例不超过15例。近日,来自印度孟加拉邦布德旺医科大学医院普外科的Mallick医生就
近期,Hudgins教授等在JAMA Pediatric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婴儿头癣的病例报道,现报道如下。患儿为24日男孩,非裔美国人,经阴自然分娩,足月胎儿,额头上部和头皮出现环形斑7天(图)。图 新生儿的头皮出若干鳞状环形斑块皮损在生后第
1、抗生素滥用都是基层医院的错吗?国内初级医疗机构抗生素处方频繁,且多数处方不合理、情况堪忧,有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性向世界范围内传播。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与以药牟利的经济因素、医疗专业人员教育程度低和技能水平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其为导致婴儿死亡的第一大病因。随着外科手段和内科治疗的发展,先心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存活下来的先心病患儿并发残疾和发育迟缓的风险升高,先心病合并症的发
近1年内,美国哮喘儿童再住院率为15%-30%,较往年显著升高。哮喘儿童住院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黑人、家庭低收入、接触二手烟、接触蟑螂、看护人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低和基层医疗设施不完善等。住院期间,哮喘管理中一个重要
胃食管反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当其可致严重症状而需治疗或引起并发症时则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ORD)。在婴幼儿和儿童中,由于存在各种潜在症状且缺乏简单可靠、能广泛使用的诊断性检测方法,故难以鉴别生理性胃食管反流
1、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解读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尤其是非发酵菌感染推荐联合治疗,足量的药物和充分的疗程,药物的选择应结合药敏结果和患者病情进行决策;抗感染治疗的目标应该是临床感染情况的缓解,不应
重症哮喘是一种异质性多表型疾病,该类哮喘很少见,但其花费占所有哮喘患儿总花费的30%-50%。近期Sara Bozzetto教授等在current opinion in pulmonary medicine发表了一篇关于儿童重症哮喘的专家共识,旨在探究常规药物治
食物过敏是颗不定时炸弹,严重时可危及过敏患儿的生命,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另外,对食物过敏患儿进行饮食限制又可能导致患儿营养缺乏;误诊还会给患儿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美国国家过敏与感染病研究所(NIAID)指南建议,以
1、实践指南:卒中诊断小诀窍(综述)头颅平扫 CT 对急性颅内出血具有极高的敏感性,12 小时以内为 98%,24 小时内为 93%,10 天后其敏感性迅速下降。如果是超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小范围或后颅窝卒中,CT 平扫均不敏感;对蛛网膜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