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日本制药商Astellas制药公司的药物获得美国卫生监管部门批准,该药针对患有血癌的患者,用于治疗两种罕见的通常致命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销售的抗真菌药物名为Cresemba,用于侵袭性曲霉感染和
戊型肝炎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在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急性肝炎。戊肝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急性自限性肝炎,但孕妇、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感染HEV后常出现较为严重的急性戊肝症状。据Rein 等人估计,在HEV-1型流行区
通过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比较不同恶性血液病谱系患者院内感染(NI)的发生率。研究期间1922例患者共入院6613次(平均3.44次),其中1023次入院发生1136次院内感染。NI的罹患率为15.47%,发生率为9.6‰。与淋巴瘤(LM)相比,髓细胞瘤(M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受西方国家性解放等思潮的影响,人们对性的观念发生改变。然而,从“谈性色变”到“性开放”转变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其中,通过不同途径性行为导致的性传播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为最突
生物恐怖袭击指的是故意释放出病毒、细菌或其它微生物,以达到使人类、动物或植物致病致死的目的。历史上令人震惊的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如2001年在美国发生一起为期数周的生物恐怖袭击:有人把含有炭疽杆菌的信件寄给数个新
随着实验室检测手段敏感性的增加,因梭状芽胞杆菌感染而住院的非妊娠成人数量不断增加。从美国死亡证明数据获悉,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是导致胃肠炎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2007年引起1.4万人死亡。此外,急诊医疗机构外的梭状芽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细菌感染,但出现髂腰肌脓肿则较为罕见。近期Lancet Infect Dis杂志就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则病例。一、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9岁,既往有2型糖尿病、脑梗塞、腰椎管狭窄和进行性左下背疼痛数天为表现的椎间
目前已知,糖尿病(DM)可增加患者肺结核复发的风险。但与6个月的疗程相比较,9个月的抗结核疗程,是否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结束后2年内的肺结核复发风险,目前仍不清楚。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重点评估直接观察
来自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医学院的Wessels医生等报道了一例百日咳引起的咳嗽,发表在近期的NEJM杂志上。患者为16岁男孩,春季末因咳嗽于呼吸科就诊。3周前,患者出现咳嗽和鼻塞,症状持续,无发热和寒颤。接受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
目前,对恩替卡韦(ETV)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仍存在争议。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推荐换用阿德福韦或者替诺福韦进行单药治疗,而欧洲和亚太地区的指南则推荐加用替诺福韦治疗。但这些指南依据的证据级别都较低。最近,来自
乙型肝炎是全球健康问题,某些类型癌症HBV携带者治疗时会出现乙肝病毒(HBV)再激活。表现为血清HBV DNA升高,无症状转氨酶升高乃至致死性肝功能衰竭。HBV再激活主要集中在淋巴瘤病人,发生率高达21%-73 %,乳腺癌病人的HBV DNA
急性乙型肝炎病毒肝炎据 2010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CDC) 数据显示,我国急性乙肝发病率从 2005 年的 7.5/10 万下降到 2010 年的 5.6/10 万:按照年龄组分析,15 岁以下急性乙肝发病率从 2005 年的 1.23/10 万下降到 2
全球范围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以乙肝e抗原阴性(HBeAg)阴性慢乙肝为主。核苷(酸)类药物具有很强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但在其治疗下获得的HBsAg血清学转换率却十分有限,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在治疗获得长期病毒学应答后能否
目前有哪些针对HIV-1暴露前预防措施?育龄期妇女需要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预防人类免疫缺陷1型病毒(HIV-1)的感染。有研究表明:每天单独口服300mg替诺福韦酯(TDF),或联合200mg恩曲他滨(FTC)(TDF-FTC)可以将HIV-1的感染风险降低50%以上
第24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APASL 2015)于3月12日-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顺利召开,这也是该会议首次在西亚举行,与土耳其的特殊地理位置一样,这场盛会所带来的是真正的东西方观点的碰撞和融合。本届大会中,来自全世界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流行率在全球呈升高趋势,正在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NAFLD患者全因死亡率、肝病相关死亡率、肝细胞癌发生率均升高。然而,目前FDA还没有批准任何一种用于治疗NAFLD的药物。胆汁酸衍生物—6-
肝片吸虫是一种寄生在牛、羊和其它哺乳动物胆管内的常见寄生虫,人亦可感染。来自伊朗Ahvaz省的Masjedizadeh教授等在近期的Gastroenterology上报道了一个肝片吸虫引起胆道梗阻的病例。病例介绍患者,男性,83岁,因发热、胆
利用FibroScan实施的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代表了一系列用于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的非侵入性检查工具。由于具有易于操作、快速评估、安全性和耐受性高的特点,自2008年进入澳大利亚以来,该技术得以迅速推广和使用。虽然TE及
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梅毒由细菌梅毒螺旋体亚种引起,可通过直接性接触、输血、母婴等方式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600万人感染梅毒,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200万例。梅毒感染还会大大增加艾滋病毒
为加强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风险,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指南。一、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的基本要求(一)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