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叶切除是肺癌外科治疗的金标准,但对于高风险患者,如高龄,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合并周围型小肿瘤是否可行肺楔形切除等目前存在较大争论。确定肺楔形切除术后预后差的预测因子有助于临床医生排除部分不适宜肺楔形切除的患
脓毒症是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Presepsin(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是CD14的N端片段,往往在细菌感染时产生,是2004年发现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 意大利Serge Masson等
患者,女,76岁,因呼吸急促入院,需要缩唇呼吸。患者有长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仅为预计值的21%。肺部检查示患者肋间肌和胸骨上切迹呈吸气性收缩,呼气相延长,可闻及多音调喘息。双侧大腿可见对称的、斜
奇静脉瘤是纵隔肿瘤的罕见病因。通常由于门静脉高压或静脉畸形导致引流静脉扩张。特发性奇静脉瘤是更为特殊。至今文献报道大约30例。来自日本的Yoshinobu Ichiki教授等近期在AT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奇静脉瘤的病例
哮喘患者常存在气道真菌定植和特异性IgE水平升高,并且这种状态常与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相关。但部分存在真菌定植,却又不符合ABPA诊断标准的哮喘患者是否应接受抗真菌治疗仍存在争议。此外,难治性哮喘患者的烟曲霉
近期在Cochrane Library发表的两项荟萃分析的结果表明,哮喘患儿在采用ICS治疗的第1年里,身高的增长可能会受到抑制,但ICS剂量越低,对身高的影响越小。Medscape 网站对此进行了报道。ICS能够有效地控制哮喘症状,降低哮喘的
摘要:静脉血栓形成(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它是导致所有住院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创伤患者来说更是如此,但VTE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目前已经有了预防骨科择期手术VTE的指南,但关于急诊创伤患者预防VTE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s)是罕见的软组织肉瘤,起源于外周神经和往往位于胸壁和后纵隔。然而,原发性肺动脉MPNST极为罕见,在英文文献中只有零星病例报道。来自瑞士的Ilhan Inci教授等报道了3例原发性肺MPNST,文章发表在EJCS
反晕征,即局灶性类圆形磨玻璃影,周围包绕完整的实性组织。来自意大利的vittoria教授等人报道了一例初始影像学表现为反晕征的肺腺癌,文章发表在JTO杂志上。患者女性,73岁,有肺类癌病史,术后CT随访发现右下肺磨玻璃影(图1A)。
X射线所带来的电离辐射也让人们为之色变。X射线的急性暴露是无法被感知的,但足够高的剂量却能在数天内或数周内置人于死地。因此我们有理由担心非必要的X射线暴露。世界顶尖的全科医师们列出的必不可少的医学发明的前3
准确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对于决定患者的进一步诊治方案至关重要,早在1981年,WHO颁布肿瘤缓解标准用于评估肿瘤缓解情况,该标准通过最大横径´直径获得单个肿瘤二维的大小,并将所有肿瘤面积叠加后计算总肿瘤大小,由于WHO标
发生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部和其他器官的炎症,可导致其致命性的器官衰竭,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可以调节机体的炎症反应。既往观察性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
以下文章编译自近期的 Expert Rev Resp Med 杂志,原文作者为来自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肺病和危重症医学科的Lonny Yarmus 医生等人。前言介入肺脏病学(IP)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领域,最近几年逐渐成熟。介入肺脏病学始
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随着腔镜设备和外科技术的提高,腔镜肺叶切除作为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已替代传统的开胸手术。胸腔镜肺叶切除具有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更快的恢复工作、较少的肺部
近些年来,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关于术中淋巴结(LNs)的清扫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最近某研究表明,与采样式LNs清扫相比,根治性纵隔淋巴清扫术可以改善患者的分期和整体生存率。此外一些学者观察到I期NSCLC患者术后病检
大部分不可切除的原发或转移性肺癌预后都很差,这促使了肺热疗技术的发展。最广泛使用的技术是射频消融(RFA)。相对与射频消融而言,微波消融(MWA)研究的较少,但它是一个有望改进的热疗方法。MWA具有RFA所有优点,此外还具有其他
支气管内膜结核合并支气管色素沉着临床罕见。来自美国的Laura M. Paulin教授等人在近期的AJRC杂志上发表了一例报道。患者女性,76岁,因咳嗽数月,疲劳和吸气相哮鸣音入院。胸部CT显示双下肺磨玻璃浸润影,合并多个子亚厘米
肺癌常在进展期才出现症状,此时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非常有限,从而使得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下降,常低于15%。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能够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但是除了CT检查外,目前尚无其他有效的筛查手段。目前,分别单独应用痰
伴有持续漏气的肺泡-胸膜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存在会明显增加患者的发病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此前,当常规治疗失败时,长期胸腔置管引流或手术治疗可能是其不得不选择的替代方法。而今,新的支气管镜技术已经可以通过
吞钡检查并发的肺部钡剂误吸在临床上时有发生,严重者可致死,需引起临床医生的警惕。来自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克利夫兰诊所的Albeldawi博士曾在NEJM上报告了这样的1例患者,现将其编译如下。患者,男性,79岁。因体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