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认为多巴胺是快乐的万能药,因为很多有益的刺激—食物、毒品、性、运动—都可以引起它的释放。但是,十多年的研究表明,当强制使用药物的时候,纹状体释放相关多巴胺的量就变得不足,有一个脑区与奖赏和行为控制有关。
宾尼法尼亚州费城,2014年5月5日,科学家已经证明,愤怒,焦虑,抑郁不仅会影响心脏的功能,还会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卒中和心脏病是心血管被进行性破坏的最终结果,这一过程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当体内存在高水平的促炎性
明尼阿波利斯会议报道称,美国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大学高级研究员Okun博士等的研究表明,妊娠初期进行规律适量运动的孕妇,比不运动的孕妇睡眠质量更佳。该研究在SLEEP2014—睡眠协会第28届年会上进行公布。 已有研究指出妊
自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人的一生本该是多姿多彩的,但自杀给生命的终结抹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还使身边的家人以及朋友留下不可抹灭的创伤,且自杀与人类生存本能和种族繁衍是背道而驰的,残酷的自杀现象呼唤着人类的良知,珍爱
为了全面且准确的评估任何一种精神疾病和一些特定的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和终身危险,丹麦的Ole Mors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提示精神疾病的发生由于诊断分类,按性别和年龄有显著的差异,文章发表在JAMA Psychiatry上。 2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发生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且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 全国残疾人流调数据显示,精
研究背景与内容 WHO数据显示,全球自杀率为14.5/10万左右,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我国201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自杀率为6.86/10万。其中,农村自杀率10.01/10万,中小城市是8.37/10万,大城市的自杀率是6.41/10万,我国每年
圣路易斯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的神经炎症脑图像不同于链球菌感染相关的神经精神障碍儿童的神经炎症脑图像。 这一发现加剧了关于抽动秽语综合征和链球菌感染相关的神经精神障碍是否为同一个疾病谱的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单胺类神经内分泌遗传学影像学 抑郁症( 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截止2010年底,全球抑郁症患者已达2.98亿人,占全球总人数的4.3%。其中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17%,我国的患病率为6%左右
[关键词]抑郁症红细胞生成素 抑郁症的治疗迄今仍不令人满意,且非药物疗法尚无法取代药物治疗。探寻更为理想的抗抑郁药物是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近年研究发现,传统应用于血液系统的内源性生物活性分子红细胞生成素( er
尽管最近发表的概念验证(PoC)研究表明Bitopertin的治疗结果比较乐观,但关于Bitopertin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最新结果却令人失望。 该PoC随机试验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4月2日电子期刊及6月纸质期刊上。在
近期,哈佛大学医学院Brigham and Women’s医院的Krista F. Huybrechts博士等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其最新的调查结果,该研究旨在探索妊娠期应用某些抗抑郁药是否增加胎儿心脏发育缺陷的风险。 该研究经由全美医疗
来自美国波斯顿大学医学院的Blenner教授和Augustyn教授于今年5月9日在《BMJ》上发表一篇社论,认为CDC的研究设计无法说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是否增加。 这个观点得到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Brugha教授、McManus教授等研
抑郁症影响着全球超过1.2亿人,尽管抑郁症治疗通常使用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通常将锻炼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措施,JAMA临床证据概要(JAMA Clinical Evidence Synopsis,JAMA杂志一项新的文章类型)更新Cochrane系统评价,就锻炼是否
Asperger综合征为奥地利儿童精神病学家Hans Asperger 在1944年首次报道而得名,其主要特征为人际关系障碍,患者缺乏交往技巧,常采用刻板、生硬和程序化的人际交往方式,因此难以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患者虽语言
【摘要】 强迫障碍是一种以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 8% -3.0%,常共患多种精神障碍,致残性高,但医疗服务利用不佳。 为进一步规范其临床诊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国外诊
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多数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发育迟滞表现为儿童在神经系统、感知觉、运动、语言、心理活动、智力等方面,在发育过程中
总所周知,精神分裂症为精神疾病负担高的最主要原因,患者因精神症状反复发作而反复入院进行治疗,更有甚者,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反复住院几次之后,就没有出院过,一直到去世,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如
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时,猜想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可能具有抗癫痫作用,从而在动物实验中发展起来,在验证过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后,随后用于抗癫痫领域,作为难治性局部癫痫发作的常规治疗。 在理论上,迷走神经的功能解剖投射
一些研究表明,精神科药物与骨折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抗精神病药物与骨折呈现显著相关,还有一些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与骨脆性增加所致骨折风险性增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在加拿大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对抗精神病药与精神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