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那平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作用受体包括 5-HT 受体、α-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 D 受体以及组胺 H 受体,主要用于成人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双相障碍 I 型的急性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
当今社会,幼儿睡眠问题频频出现,例如睡眠时长不足,或者夜间醒来。这些问题都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健康后果。一个人的睡眠质量常常影响着他平日里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因此,儿童睡眠对于他们的情绪调节相当重要。目前已有研究表
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炎症或许参与了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然而,目前各种精神障碍的难治率很高,且我们对精神药理学的认识有限,迫使我们非常想知道抑制炎症的策略是否对精神疾病有效。近期 Miller 教授等在 JAMA Psychi
脑β淀粉样蛋白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病理性事件之一,可在痴呆发生前数十年就开始。目前需要进一步研究估算无痴呆人群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发生率,以便更好地理解 AD 的发生以及设计预防性实验研究。为此,来自荷兰马斯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重度精神类疾病,对双相障碍患者而言,一生当中可能长期处于极端情绪的剧烈波动中,情绪反复、身心俱疲和社会压力等让患者饱受折磨。今年,对于中国双相障碍患者来说又是不太寻常的一年,2015 年 3 月
研究显示,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不依从的发生率约为 20%-56%。依从性差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不良转归,如复发、住院,出现自杀意向;相反,提高治疗依从性可使症状得到更好地缓解。为了探查现实情况中门诊病人对抗精神病药物治
体育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提高自己的控制感,减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有的研究认为患者集中于体育活动时,可提高其排除干扰的能力,调整意识活动,使神经系统更为协调。一直以来,针对认知功能的研究,一般是集中于中
难治性强迫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使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进行药物治疗,以及进行认知行为治疗(CBT)。难治性强迫症定义为即使接受了足够时长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并且至少使用了 2 种足够剂量的选择性五羟色胺再
抑郁症的发生涉及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基因等多种机制,多年来大量研究在这些领域不断有了新发现。药物治疗仍是抑郁症的首选治疗方案,抗抑郁药等新药研发如火如荼,同时氟西汀等经典药物的新作用机制被不断发现和认同。近
女性产后抑郁症是非常常见的,大约有 10-15% 的女性在产后会遭遇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和普通人群抑郁症的治疗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些药物可经乳汁进行排泄,从而对母乳喂养的孩子产生影响,所以产妇可选择抗抑郁药物的时候非常有
鲁拉西酮为一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2010 年 10 月 28 日 FDA 批准其上市,商品名为 Latuda,其作用受体为 DA2 和 5-HT2A,用于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也用于与双相 I 型有关的重性抑郁障碍发作的单一治疗和辅助治疗。该药物的三
近日,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的 Nierenberg 教授在 2015 年美国精神病年会(APA)报道了最新的心境障碍治疗方案,该方案通过应用新药物、新设备、整合患者资源和治疗 app,解决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测性分析 Nierenberg 教
近日,来自英国麦克莱恩医院的 Zanarini 教授在 2015 年美国精神病年会(APA)上针对基于网络的边缘性人格障碍(BPD)心理教育干预进行了讨论,其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疾病教育可改善患者症状,并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心理结局。边缘性人
近日,来自加拿大迈克尔医院的 McInerney 教授于 2015 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年会(APA2015)上发布了一项研究,研究提示,对通过下扣带回深部脑刺激(SCG-DBS)治疗难治性抑郁的患者来说,精神运动速度的测定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基线预测工
比利时优时比 (UCB) 公司是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专注于神经学和免疫学疾病研究。近日,公司高层协同比利时王室共同参与 6 月 20 日-28 日对中国武汉、北京、上海、苏州和深圳的访问。6 月 24 日,作为此次比利时国王访华系
恶性综合征是精神科临床上一种少见但十分危急的药物不良反应,常由抗精神病药、锂盐、卡马西平等引起,多发生于治疗初期,患者表现为持续高热、肌肉僵硬、吞咽困难、以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鉴于恶性综合征十分凶险,评估其
抑郁症和焦虑症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两种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普通人群中超过 20% 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会患一种精神障碍。然而,抑郁症和焦虑症共患也非常常见,描述二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精神疾病的早期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 3/4 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
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否会增加患者非情感性精神障碍(NAPD)或双相障碍(BD)的患病风险,目前还知之甚少。对此,来自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 Selten 教授等人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确定 ASD 患者的 NAPD 或 BD 患病风险是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