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是一个复杂的手术,主要适用于恶性胸膜间皮瘤,有许多围手术期并发症。美国新奥尔良市Kelly Ural医学博士报道了一个之前从未报道过的并发症。文章发表在近期的Chest杂志上。 一名患者因恶性胸膜间皮瘤
目前VATS在胸外科手术及活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的病灶均可轻易触到,而有些小的病灶使用器械触诊仍难以触及。目前对这种病灶有多种方法进行定位,包括手指触诊,染色跟踪等,但它们或有损伤或需特殊设备,这限制了它们的应
淋巴结清扫是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包括完整清扫同侧纵隔淋巴结以及个别时候清扫对侧纵隔淋巴结。而在早期肺癌中,同侧淋巴结清扫并不能提高生存率,而主要是为了后续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分期。而最近影像学
肿瘤负荷和驱动基因改变是NSCLC的重要预后因素。TNM分期是临床实践中最重要的预后因素。第7版肺癌分期系统没有考虑到一些重要预后的因素,如转移部位、转移瘤数量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来自中国广州的吴一龙教授等进行了
多孔VATS肺叶切除术已成为胸外科常规手术,单孔VATS在肺叶切除中的应用方兴未艾。目前有关两者之间疗效对比的研究较少,最近在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单孔VATS和多孔VATS肺叶
曾接受左侧乳内动脉(LIMA)冠状动脉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使胸腔镜左上肺叶切除术(LUL)变得复杂。这部分患者的肺和左侧乳内动脉(LIMA)移植处通常紧密粘连。来自杜克大学的Berry教授等近期在Ann Thorac Surg发表了该中心的研究结
胸壁是局部晚期肺癌侵犯的最常见邻近结构。然而,还未建立该类肿瘤的最佳治疗策略。为了评价诱导化放疗加手术是否改善侵犯胸壁的T3N0或T3N1肺癌患者的生存,来自日本的Kohei Yokoi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II期临床研究。该研
吸烟所致的肺癌由慢性炎症刺激诱导基因组改变的聚集而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特征,这种慢性炎症刺激会影响气道上皮细胞。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导致肺癌最强的危险因子;这可能是因为COPD的患者对吸烟引起的上皮损伤比
肺癌是美国肿瘤患者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每年死亡人数达160,000例。T3期或者淋巴结阳性的局部晚期肺癌占到总数的22%。对于侵犯局部组织如胸壁、邻近气道或纵隔胸膜的T3期肺癌的治疗取决于N分期。NCCN指南推荐对于不能
近期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小儿心脏外科杨一峰教授、张伟志博士等在The Lancet杂志发表文章,报道了射钉枪致幼儿心脏穿透伤1例,现将该病例编译如下:2014年4月,一名4岁女孩在玩耍射钉枪时,不慎击中自己左侧胸部,立即就诊于当地医
目前,尽管肺癌的治疗手段有所改善,但它仍是恶性肿瘤致死的首要元凶。细胞毒性药物化疗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主要手段。最近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参与的信号通路在肺癌发生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也因此
食管平滑肌瘤是食管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所有食管良性肿瘤的50–70%,其中直径>10cm,称之为巨大食管平滑肌瘤的发生率占所有食管平滑肌瘤的17%。开胸或微创下的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是最常用的根治手段,但对巨大食管平滑肌瘤
2014年9月出版的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上报道了一例罕见前纵隔巨大滑膜肉瘤。患者女,31岁,偶然因 “体检发现纵隔肿物”入院。CT影像示:前纵隔4.5×8.8 cm异质性肿块影,伴气管移位。穿刺活检结果:梭形细胞肿瘤, B
2014年欧洲呼吸年会(ERS)在德国慕尼黑举办。会议中展示的一项研究引起了学者们极大的关注,Medscape网站对其进行了报道。该研究认为呼出气温度高于34℃高度提示肺癌的可能。该研究共纳入了疑诊肺癌患者82例,其中96%的患者
肺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多表现为肺结节,但肺结节为临床结局不同的一组病变。现有的风险评估和肿瘤行为预测手段多局限在手术切除标本的研究上,通过小标本或CT穿刺标本仍不能全面评估组织病理学,更没有其他非侵入性或微侵入
全肺切除术是治疗中央型NSCLC的金标准,而袖状切除术则是可以作为全肺切除术的补充,适用于诸如肿瘤起源于叶支气管而侵犯主支气管,或是肺功能差的患者。最近,一项meta分析证实袖状切除术的疗效与全肺切除术相似。然而,局部
袖状肺叶切除是肺部肿瘤常见的治疗方案,但鲜有全胸腔镜支气管成形的报道。观察角度受监控画面的制约,深部支气管吻合腔外结扎通常比较困难。来自日本的Keiji Ohata教授等人在近期的ATS杂志上报道了全胸腔镜右上肺袖状切
肺叶切除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术式,而对于肺功能较差、年长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提倡进行肺叶楔形切除而减低死亡率。尽管如此,目前尚无对肺叶楔形切除获益的量化方式,同时,也缺乏随机匹配试验研究。鉴于此,来自美
双侧多个肺动静脉瘘(PAVF)是先天性的异常,由于出现右向左分流而导致低氧血症。尽管通过线圈堵塞或外科介入可减少肺内分流,在部分病例中提高氧和仍然较困难。肺切除后的肺容积减少及术中的单肺通气可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只有2个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肿瘤大小及胸膜浸润)纳入第七版TNM分期系统。然而,已证实该分期系统无法精确预测患者的预后,提示可能需要额外的因素共同评估患者的预后。为了改善患者的预后和作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