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上世纪70年代,Buchholz等提出了抗生素混合骨水泥局部释放的方法,目前在骨髓炎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中,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对这些诊断明确的病例进行分期治疗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首先使用带有高剂
即使是有经验的手术医生,髋臼后壁横行骨折的治疗也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Letournel等报道了117例髋臼后壁横行骨折,其中90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只有79例骨折获得满意复位,但是有12例的X线片发现有髋关节炎
MRI髓内T2相高信号见于大多数颈椎病患者。对T2相高信号进行分类,并判定其对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基于T2相高信号的内容或质量(类型)。其质量可分为“边缘模糊”或“轮廓鲜明”,分别代表可逆转或不可逆转的髓内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软组织松解和截骨的过程中往往伴有大量的出血,而失血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很多术后并发症,例如:过度疼痛、膝关节活动受限、输血需求的增加和康复时间的延长。虽然输血导致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少,但膝关节
静脉血栓栓塞为常见、潜在威胁生命的疾病,据美国国家质量论坛报道,静脉血栓栓塞为美国医院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常见病因,为可预防的院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且为住院时间延长的第二大原因,为额外费用的第三大原因。在脊柱手术
长期以来,自体髂骨移植为腰椎融合辅助愈合的金标准。尽管并非所有患者均需要,自体髂骨可用来扩充局部减压骨,且具有骨传导、骨诱导和成骨特性。取髂骨一个问题在于广为报道的并发症率,取骨部位疼痛为最常见的问题。因取骨
关节置换是治疗骨性关节炎以及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但是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率大约占到全膝关节置换失败率的25%和全髋关节置换失败率的15%。随着关节置换手术的发展,手术量的上升,因为假体周围感染所带来
美国的Carl Deirmengian研究发现:包括人体α-防御素1-3、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2、抑菌/细菌通透性增强蛋白、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蛋白、乳铁蛋白可以有效的确诊假体周围感染,对于按照肌肉骨骼系统感染学会的假体周围
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满意度的评估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目前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满意度却有很大不同。一方面,医生对手术结果的评估往往比患者更为乐观;另一方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无论是疼痛、功能还是满意度均不及全
对急性跟腱撕裂行保守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上广为接受的方法,甚至某些地区有半数的医院将保守治疗作为急性跟腱撕裂的标准治疗方案。急性跟腱撕裂保守治疗之后的动态康复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同样不可或缺,但对于保守治疗的最佳
优于传统的钩/棒系统,椎弓根螺钉固定为脊柱后路稳定的金标准。骨-螺钉界面松动为可预防的并发症,尤其是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椎弓根螺钉增强技术,即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固定力,渐渐获得临床认可。据调查,约80%的德国外科
黄韧带起于颈2椎体,沿脊柱,终于骶1。在相邻的椎板间走行,黄韧带构成脊柱椎管的背侧表明。对黄韧带经典的解剖描述由Naffzinger等于1938年提出,在他们的描述中,黄韧带起于上位椎板的下方或前下方,止于下位椎板的上方或后上方
口服镇痛剂1医生应考虑在核心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扑热息痛以缓解疼痛;可能需要常规服用。扑热息痛和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应该优先于口服NSAIDs,COX-2抑制剂和阿片类药物使用。[2008]2 如果扑热息痛或者外用NSAIDs
既往应用椎体融合术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来美国脊柱融合手术量明显增多,原因可能是大于65岁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00年的12.4%增加到2030年的19.6%,再加上近几十年来脊柱手术技术的进步。鉴于目
虽然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已经被证明可以诱导骨的形成重塑,但目前只有rhBMP-2 (Infuse)和rhBMP-7 (OP-1)两种重组骨形成蛋白被批准应用于临床。据文献报道,BMP目前主要应用于脊柱融合术,但由于在术中应用后引发的炎症反应和软
2014年美国儿科学会国际会议上Joshua Abzug教授分享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急救中心和紧急护理中心中93%的骨折儿童其夹板使用不当。Joshua Abzug教授称夹板应用失误的比率之高超出其想象,其中某些失误,例如:太紧或将弹
全麻手术后,患者常有不同类型的认知缺损,如记忆下降、执行功能改变。非侵入性记录双侧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可监测手术中氧气水平和脑血流动力,反映脑的功能状态。一些研究认为rSO2与
对于开放性骨折、多发骨折等某些特殊类型骨折,外固定架治疗可以起到维持骨折对位对线、损伤控制的作用,因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最初,外固定架是作为骨折的最终治疗方式而被开发运用的,但是目前有一种趋势是仅仅将外固
大约有2%至11%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出现对侧髋部骨折,而对侧髋部骨折主要好发于初次骨折后的一年以内。一旦出现再次骨折,则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独立性,因此,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再次骨折。既往曾有
全世界每年发生一百六十五万例髋部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该数字将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但是随着人们对骨质疏松和摔伤的关注,近来髋部骨折发生率较前降低。髋部骨折尽管手术操作不甚复杂,但由于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