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的John G.R. Jefferys博士在西雅图举办的美国癫痫学会年会上报告称:在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出现自发性痫性发作后可出现心动过缓,亦可出现心动过速;虽然先前研究中报道的痫性发作相关心律失常主要是心动过速,但是在同
对于难治性内侧颞叶癫痫(MTLE),采取手术治疗是有效且被认可的,它使得60-70%的癫痫病人症状减轻。手术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前颞叶切除术(ATL)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是采取该手术方法要冒着记忆受损的风险。
12月17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个研究表明:对于前循环颅内动脉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6小时内动脉内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近端颅内动脉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动脉内治疗对急诊血管再通高度有效,但是其
亚洲,是一个囊括不同种族、社会经济差异人群的大家庭;各个国家发展及流行病学过渡阶段各不相同,疾病模式也不尽相同。整体来说,世界上近2/3的卒中致死事件,发生在亚洲。因此,近日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杂志发表的最
根据世界卒中组织统计,全球范围内每6个人中就有一例新发的卒中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最有效最快速的治疗方式。然而,尽管其在欧盟、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获批使用已经十余年,然而全
痴呆是一组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痴呆诊断的核心症状认知功能障碍需要结合病史、临床体格检查、客观的认知功能评估等方面。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将一些诊断性检查
自发性脑出血(ICH)是卒中的亚型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约占全部卒中事件的15%-20%。ICH患者,往往长期预后不良,吞咽困难是ICH常见后遗症之一,可导致多种不良并发症。尽管大多患者,能够在1周内恢复吞咽功能;但仍有部分患者将出现持
散发性迟发型线状体肌病(Sporadic late-onset nemaline myopathy ,SLONM)是一种罕见的、呈亚急性进展的迟发性肌病。如果其发病机制与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相关(MGUS),其结果将是不利的:绝大多数病人在1至5年内最终死
心源性栓塞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动脉闭塞的主要原因,鉴别缺血性卒中的亚型对于患者的管理意义重大,通常临床上为了鉴别,需要检查患者的24小时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虽然一些研究已经发现了缺血性卒中的一些生物标记,如血
近日,JAMA Neurology杂志刊登了如下一则病例。患者,男,30岁,腰痛病史5年,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肌松剂治疗。入院前2月,患者自觉双足感觉异常,突然出现腰部剧烈疼痛,左下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发展,并出现共济失调,行走困难。疾
近日,AJNR杂志刊登了如下一则教学病例。患者女性,57岁,头痛伴左侧耳鸣2天。 结合上图,考虑如何诊断?A. 蛛网膜下腔血肿B. 硬脑膜下血肿C. 硬膜下积脓症D. 硬膜下水囊瘤 答案:C. 硬脑
静息状态脑功能网络的研究中,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是引起研究者最广泛关注的网络之一。DMN是指在认知任务负荷下的功能磁共振研究中表现出一致负激活的脑区所构成的功能连接网络,这些脑区在静息状态下(
行走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运动形式。步态不是自主产生的,而是需要认知要素的参与。双重任务模式已用于明确决定步态特征的相关要素(可视为首要因素)和次要伴随认知要素。 在双重任务状态下,步态特征可通过多种措施量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以外周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会导致麻木、烧灼感、刺痛和疼痛等症状。痛性 DPN 通常累及约 15% 的糖尿病患者。痛性 DPN 的多重用药和合并症增加了药物 - 药物相互作用(D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对CMT遗传学研究不断增多,然而目前对其临床诊断,尤其是基因学诊断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且针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为此,近期Current Opinion in Neu
抑郁是颅脑损伤(TBI)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出现率为12%~60%。虽然在TBI前就存在抑郁病史的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更大,但没有抑郁史的患者在TBI后罹患抑郁的风险也很高。抑郁的高患病率和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社会心理
通常在脑血管意外或卒中后,各种因素(包括肌肉无力、感觉缺失和认知因素)会导致肢体控制力下降。由于行走是决定独立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患者和治疗师认为恢复社区自主活动能力是卒中后康复的首要目标。已知存在视觉空
为描述过去20年年轻成人卒中死亡率的趋势,来自美国的Sharon N. Poisson教授等人进行了相关研究,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最新一期Neurology杂志上。该研究采用队列研究,在这个队列研究里,我们分析了美国从1989-2009年
近日,BMJ Case Reports杂志分享了如下一则病例报道。患者,女性,49岁,平素体健,突然出现双眼复视和步态不稳。体格检查示,眼球上视时出现收缩性眼球震颤,眼球左视时候出现跷跷板式眼球震颤。同时患者又出现眼球偏斜反应(OTR),表
研究显示,美国每年新发160万到380万例运动相关性脑震荡事件。而Mckee博士及其团队发现,遭受多种伤害的职业运动员(无论严重情况),表现有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早期征兆。在年轻无症状的运动员中,运动相关性脑震荡能够导致运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