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障碍与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畸形对肺功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由于胸腔骨性结构的改变,使胸腔容积缩小,肺实质受到压迫,气道也常弯曲受压。 另外,胸腔骨性结构的改变常导致呼吸肌发育较差,收缩力减弱,膈肌活动幅度减小,导致通气功能的机械力学改变。 这些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脊柱侧凸患者的通气障碍。 

对于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畸形甚至可影响患者的肺脏发育,引起肺换气障碍。

脊柱侧凸矫形的手术途径包括后路手术、前路手术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不同手术途径,对肺功能影响是不一样的。相较而言,脊柱前路手术肺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可能归咎于该手术方式进入胸腔、部分切断了膈肌或呼吸辅助肌,这些手术操作不同程度地对肺功能产生干扰。

另一方面,随着矫形器械的更新,后路矫形技术也更加强大,如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技术在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畸形方面并不逊于前后路联合手术。所以,对于存在肺功能障碍或有潜在肺功能下降风险的患者,如非必要,应尽量避免采用前路手术。

目前,在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与患者肺功能关系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一般认为 AIS  患者主弯的矫正率、矫正角度以及矫正后残留的角度与肺功能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也就是说,在对 AIS  患者制定矫形策略时,肺功能可不作为拟矫形度数的依据。

但是,对于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患者,手术医生应重视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尽管有少数研究提及伴有肺功能障碍的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患者仍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我们不应忽视一个事实,就是该类患者可能术前已经存在肺功能障碍,而一般普通检查又不易发现,手术可能诱发并加重肺功能损害,如不加以重视,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于该类患者,除缜密术前计划,仔细术中操作,还需严密术后护理和观察,并制定相应应对措施和配备相应的设备等,方可安全、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总之,  脊柱畸形并发肺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外科干预都是长期影响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的重要因素。外科矫形虽可以阻止侧凸进展,而且如果采用后路手术,还可部分稳定或改善肺功能,但前路开胸手术在手术后早期则可能进一步损害肺功能。

虽然一些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临床上的肺功能损害并不完全与脊柱侧凸的严重性一致,但可影响选择手术技术的决策,应在对肺功能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获得可接受的临床效果。因此,我们选择手术矫形时,必须认真评估患者术前的肺功能情况,并充分考虑手术技术对肺功能的影响,进而采取合适的手术途径或技术,规避风险。

文章摘自: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 年第 21 卷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