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恐惧症慎点:全身播散性囊尾蚴病 1 例

近期 BMJ 杂志发表了一例由印度学者 Kumar 教授等报道的全身播散性囊尾蚴病,其应该如何诊断和治疗呢?请看病例详情。

病例描述:

患者男性,49 岁,主因多次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 3 个月来诊,伴有全身肌张力增高以及肌肉疼痛。头颅 MRI 显示患者脑实质内分布着粟粒状、多发性、播散性、结节样病灶,其信号强度不一。T2 加权像显示为高信号(图 1B),T1 加权像为低信号(图 1A)。一些病灶伴有周围水肿和钙化(图 1C)。


图 1. 头颅核磁 T1 加权矢状位(A)、T2 加权轴位(B)、Flari 冠状位(C)成像显示播散性脑囊尾蚴,大部分囊尾蚴中心有偏心分布的高信号,一些伴有水肿(C)。在眼肌、舌肌(B 图箭头所示)和头皮肌肉(A 图箭头所示)中也可见类似病灶

类似的病灶在脑室系统、眼肌、舌肌(图 1B)以及头皮肌肉(图 1A)内均可见到。检查结果提示为播散性囊尾蚴病,且这些囊尾蚴处于不同的时期。全身反转恢复时间(STIR)冠状位成像(图 2A-C)显示几乎全身每块肌肉中均有囊尾蚴,影像学表现为高信号的小结节。

患者开始接受抗囊虫治疗,口服类固醇激素以及抗癫痫药物;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

 
图 2. STIR 冠状位成像显示全身肌肉内高信号结节

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通常是由于食用了含有猪带绦虫虫卵的水或食物之后所致,或者是通过吸入含有虫卵的物质所致。播散性囊尾蚴病,累及脑、舌、眼眶以及几乎全身每一块肌肉的病例十分罕见,并且十分危急。

肌肉内囊尾蚴病的诊断在临床上较为困难,由于其通常位于肌肉深部,通过触诊难以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全身 MRI 检查是安全有效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有助于及时治疗,避免有创性检查。在使用抗囊虫药物之前使用类固醇药物预处理会降低相关过敏性并发症的发生。

学习要点:

播散性囊尾蚴病是一种罕见且威胁生命的疾病,临床诊断通常较难,因为其一般位于深部,且触诊难以发现;

全身 MRI 检查是安全有效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有助于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