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损为首要表现的播散性芽生菌病一例

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市St Micheal医院的Siemieniuk医生报道了一例以皮损为首要表现的播散性芽生菌病,文章发表在近期的The Lancet杂志上。

患者,男性,42岁,于2014年6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市一家教学医院就诊,主诉7个月来下颌部皮肤出现进展性的疣状斑块(见图A)。之前患者曾多处就医,使用过外用激素,抗真菌以及抗细菌治疗,病情无任何改善,患者报告曾有过间断性的咳嗽,咳痰,并且最近两个月来用力活动时会有轻微的呼吸困难。

体格检查除了皮损外,未见其他异常。胸片和CT(图B、C)均提示双上肺多发巨大空洞(箭头),及树芽征。皮损处行活检可见广泛的芽殖酵母,六胺银染色表现与芽生菌病一致(图D)。


图:播散性芽生菌病。A 皮肤的疣状病灶。  B 胸片示双上肺空洞。 C 胸部CT冠状位重建提示空洞样病变。 D 活检组织的六胺银染色可见广泛的芽殖酵母,有皮炎芽生菌的特征。

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见皮炎芽生菌生长。患者自诉17年前生活在安大略湖的肯罗拉,此处为皮炎芽生菌地方性流行区域,患者曾在该处从事铁路修理工作。

皮炎芽生菌为二相型真菌,是北美洲圣劳伦斯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方病。在非洲和中东地区也有报道。患者主要通过接触土壤或者潮湿的有机物感染,主要侵犯下呼吸道导致急性或者慢性肺炎。

定植于呼吸道后皮炎芽生菌主要通过血行播散,有20%-50%的病例会有肺外器官的损害,通常为皮肤、骨骼和关节。原发性的皮肤接种也会发生。潜伏的病菌再度活化也有报道,这可以解释本例患者的表现。

皮肤芽生菌病的特征是疣状皮损边界不规则,边界隆起的溃疡性皮损也很常见。任何患有皮肤芽生菌病的患者都应该进一步检查肺部和其他容易播散到的地方。给予本例患者伊曲康唑200mg(1天2次)治疗。

随访5个月,到2014年11月,患者状态良好,无呼吸道症状,皮损病变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