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挑战:不小心噎出个肺水肿

来自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诊所呼吸研究所的Senussi医生等在近期出版的JAMA杂志上报道了一例因急性呼吸道梗阻而引起的负压型肺水肿。现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

病例简介

患者为67岁老年女性,因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和胸壁压痛就于急诊就诊。症状出现前2小时,患者在吃晚餐时被食物噎到,在多次实施Heimlich急救法后,患者吐出一片火腿。患者被食物噎到持续约10秒,在此期间,患者无法说话。患者有高血压和胃食管反流病史,无吸烟史。到达急诊时,患者呼吸困难,出现呼吸窘迫。

呼吸周围空气时,血氧饱和度为80%,予以鼻导管吸氧后,血氧饱和度升至99%。12导联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无急性ST段或T波改变。脑钠肽水平为84pg/ml。患者接受了胸片和胸部CT检查(见图)。心脏超声提示收缩功能正常,无瓣膜疾病。


图 左上为后前位胸片。右上为左后位胸片。左下为胸部CT扫描结果。

诊断

负压型肺水肿

治疗及讨论

该患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在上气道阻塞解除后立即出现的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这与负压型肺水肿的表现一致。该病最早见于格布鲁性喉炎和会咽炎患儿。

1977年,Oswalt等报道了肿瘤、颈部被勒后和上吊等上气道阻塞后的、成人急性的爆发性肺水肿。尽管其中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因对抗梗阻或闭合的会咽而用力吸气,会引起胸内负压增高,随后渗出液进入肺泡腔被认为是其潜在的病生改变。

该病例中,多次接受Heimlich急救法使得呼气相胸膜压力升高,从而使得胸内压变化增大。负压型肺水肿在拔管后喉头痉挛年轻的健康患者中很常见,此时患者需要更加用力地吸气,从而使得胸内压力增高得以对抗气道阻塞。但是,任何原因引起气道阻塞均有可能引起这种非心源性肺水肿。

负压型肺水肿有2种类型。1型为急性上气道梗阻(如喉头痉挛,气管导管阻塞、颈部被咬、上吊、颈部被勒、上气道肿瘤或肿物、异物、格布鲁性喉炎、会厌炎、溺水和哽噎)解除后出现的负压型肺水肿。2型为慢性梗阻(如扁桃体、腺样体肿大或肿瘤)引起的负压型肺水肿。

尽管该病并发症罕见,但有报道称支气管镜下可见点状出血,弥漫性肺泡出血以及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引起的死亡。该病的诊断要求医生有高度的临床警惕性和相应的诱因。内科医生需要意识到在哽噎之后立即出现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存在负压型肺水肿的可能。

该病的治疗策略为辅助性治疗,包括对因治疗,解除气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适当氧疗,必要时采用正压通气。若医生能够及早意识到该病,则能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在治疗24-48小时内患者病情即得以改善或完全缓解。

尽管实施Heimlich急救法时的胃内容误吸会引起化学性肺炎,其影像学可见的不透光影多存在于肺部重力依赖区域。

该患者为非吸烟者,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胸部影像学并未见肺气肿表现,此外,双肺不透光影可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因此不应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除非有明确证据提示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否则不建议用抗生素治疗。

因行Heimlich急救法所造成的胸壁创伤,而引起的急性出现的双侧气腔不透光影可基本排除肺出血可能。

无证据表明存在冠脉缺血、心脏扩大、胸腔积液、脑钠肽升高或收缩功能下降,表明该患者的肺水肿并非心源性。

负压或梗阻后肺水肿可在上气道梗阻解除后出现,若未及时诊断,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患者临床转归

治疗3天后,患者恢复到日常水平,肺部浸润影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