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呃逆打嗝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气管憩室一例

气管憩室或囊肿比较少见,尸检报告的发生率为1%。最常出现在气管右侧区域,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囊肿较小,包含呼吸道上皮细胞,平滑肌和软骨。后天性囊肿较大,只有呼吸道上皮细胞。先天性囊肿被认为是气管软骨发育缺陷所致。后天囊肿被认为与长期气道压力增加相关,如慢性咳嗽。

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出现症状时,如慢性咳嗽,呼吸困难,喘鸣或气管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常见。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和窒息的症状也有所描述。反复发作打嗝,未见报道。来自美国的Valerie A. Williams博士等在近期的J Thorac Cardiovasc Surg杂志上发表了一例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气管憩室。

患者男性,46岁,不吸烟,1年内反复发作呃逆、打嗝。食管钡餐表现为胸廓入口水平食管受含气结构外压移位。钡餐造影该结构不透光(图1)。胸部CT显示,气管右侧6*4.7cm有分隔的囊性结构,使上部食道和气管稍有偏移。气管右后外侧壁连接处薄弱,与气管憩室一致(图2)。


图1:钡餐造影。

食管镜检查无食管憩室迹象。支气管镜检查发现隆突近端大约7cm处气管膜部和软骨交界处存在一个3mm的小孔(图3)。气管导管放在该小孔附近,导致患者颈部肿胀,证实气管与囊肿相连。


图2:胸部CT及三维重构。

通过颈部切口进行憩室切除。发现囊肿紧贴气管右侧。外侧延伸到右颈总动脉和脊柱水平。右喉返神经紧密附着于囊肿。当囊肿完全分离后打开囊肿发现其内部与气管相连。缝合开口。


图3:支气管镜下所见。

完整切除囊肿,保留喉返神经。气管内导管接近修复处,颈部没有漏气。颈部脂肪蒂用于加固修复。该患者术后痊愈,无并发症,打嗝症状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