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psin可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风险

脓毒症是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Presepsin(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是CD14的N端片段,往往在细菌感染时产生,是2004年发现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

意大利Serge Masson等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提示Presepsin可在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风险评估中发挥积极作用,其预测准确性优于降钙素原(PCT)。文章最近发表在crit care杂志上。

该回顾性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00名收治入ICU的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2组,包括50名存活组患者及50名死亡组患者。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脓毒症发病及入组时间均配对良好。在研究第1天,第2天和第7天分别监测血Presespin和血PCT水平。研究主要结果为第28天和第90天的死亡率。

研究结果显示,在脓毒症早期(研究第1天),死亡组患者Presepsin水平(2260pg/ml)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1184pg/ml);而PCT水平在两组中差异不明显(死亡组患者18.5μg/ml,存活组患者10.8 μg/ml)。随着时间的推移,幸存组患者和死亡组患者间Presepsin水平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相反的,幸存组患者和死亡组患者PC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程度相似。

研究发现,Presepsin是唯一一个与ICU28天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变量。相较PCT,Presepsin对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更高。

该多中心临床研究首次发现Presepsin能有效评估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情况,在脓毒症患者早期危险程度分层中可发挥重要临床作用。需进一步临床及实验室研究明确Presepsin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性和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