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纽约西奈山医疗系统罗斯福医疗中心心脏科的Chatterjee博士等对肺血栓患者的溶栓疗法的全部随机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研究结果发表于2014年6月18日的JAMA杂志上。研究结果表明:溶栓疗法在降低肺栓塞患者死亡率的同时,会增加出血风险。
该研究旨在明确与传统抗凝疗法相比,对包括右心功能不全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亚组在内的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溶栓疗法,其与死亡率的下降和出血风险之间的联系。
两名研究人员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Web of Science 和CINAHL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鉴别。
检索词和关键词包括:pulmonary embolism 或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MeSH检索词)、thrombolytic drugs、thrombolytic therapy、clot-dissolving medication(溶栓药物/疗法)和/或streptokinase(链激酶)。urokinase(Abbokinase)(尿激酶),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或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alteplase(阿替普酶),prourokinase(Umbralina,尿激酶原),和tenecteplase(替奈普酶)。
纳入标准包括:评估PE患者溶栓疗法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中使用以下任何一种药物:低分子量肝素(LMWH),维生素K拮抗剂,磺达肝素,或普通肝素;研究结果包括死亡率。
共16项研究2115例受试者被纳入分析,其中8项研究中1775例受试者为中度风险的肺血栓栓塞患者。由两位审查员分别提取试验数据,包括患者数目、患者特征、随访时长及结果。主要研究结果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率,以及大出血。次要研究结果为二次栓塞的风险和颅内出血(ICH)。采用固定效果模型计算Peto比值比(OR)和其95%置信区间。
研究结果表明:与抗凝剂相比,采用溶栓药物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率更低(3.98% VS 2.17%);大出血的风险更高(3.42% VS 9.24%); ICH的比例更高(0.19% VS 1.46%)。采用溶栓治疗后, 65岁或以下的患者大出血的风险,与抗凝治疗相比,无显著增加。
溶栓疗法与二次肺栓塞的风险下降有关。在针对中度风险的肺栓塞患者的研究中,采用溶栓疗法的死亡率更低,但是却出现更多大出血事件。
该研究为首个具有足够统计学效力的检测肺血栓栓塞患者溶栓疗法与死亡率降低相关性的荟萃分析。研究发现,在肺栓塞患者中,包括右心功能不全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肺栓塞患者,溶栓疗法的应用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率的下降和大出血与I颅内出血风险的增高相关。但这一发现可能不适用于无右心功能不全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肺栓塞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