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中 74% 的毒副反应或许都被漏报了

化疗的毒副作用可轻可重,严重时甚至可以威胁生命,导致许多患者拒绝接受化疗。

毒副作用发生时常常需要对化疗药物剂量进行调整以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发现药物毒副作用对保证癌症治疗顺利进行十分重要。近期 JCO 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显对比了患者、医师对化疗毒副作用的认识,结果现实医师报告的毒副作用远低于患者报告的。

研究数据来自意大利和加拿大的三项临床试验:老年乳腺癌辅助化疗 1 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 2 项。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比了医师和患者报告的 6 种常见化疗副作用:纳差、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脱发。

共纳入 1090 例患者, 可评估化疗周期 2482 个。具体数据如下

表 1. 患者和医师报告的常见化疗毒副反应对比


图 1. 漏报率(医师在治疗全部周期都未报告,而患者至少在某一周期报告了毒性):整体医师漏报率和 3 个试验中医师漏报率。Pooled dateset-整体,ELDA-老年乳腺癌多西紫杉醇辅助化疗组,GECO-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吉西他滨联合组,TORCH-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或化疗组

研究中,医师与患者对毒副作用报告一致的比例很低,医师报告的毒副作用总低于患者报告的。患者已报告而医师漏报的各种级别毒副作用的漏报率高达 40.7%-74.4%,严重毒副作用的漏报率达 13.0%-50.0%。

此外,研究中进行问卷调查的时间是化疗周期即将结束时,这时医师应对全部周期的毒副反应都有记录。然而,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等反应通常是在化疗周期的开始阶段最明显,在化疗周期末消退,这样调查结果就有了偏倚,实际漏报率可能更高。

既往就有研究报道过医师对毒副反应的漏报情况,结合本研究的情况:纳入的病例数多、选择的病种也很常见、疾病既有早期也有晚期、患者年龄既有老年也有非老年,研究的结论是医师普遍漏报了化疗的毒副反应,多个毒副作用见没有显著差别,我们有理由相信临床试验中报告的毒副反应普遍被低估了。

漏报的原因

医师方面:

1. 对常见毒性关注较少,尤其是那些不用调整治疗方案的毒副作用;
2. 认为有些毒性作用与治疗无关;
3. 对那些必然会出现的毒副作用不够关注。

患者方面:

1. 问卷调研可能存在暗示作用,因而结果会低于口头向医师报告的量;
2. 口头报告毒副反应时比较随意,而问卷调查则更有针对性;
3. 病例记载的毒副反应和最后报告的表可能存在漏报情况。

反思

临床试验医师漏报的毒副作用,会导致临床医患两方对药物毒副作用的认知不足。

不能准确评估药物的毒副作用,可能导致药物(尤其是新药)的获益评估发生偏倚,这样一来医师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缺乏第一手参考资料。

临床试验要重新调整毒性评估体系,尤其要加强患者直接报告毒副反应的体系,提高报告的效率。即使是前瞻性的临床试验也会产生大量漏报的毒副反应,因此要改善毒副反应报告系统,加入患者直接报告系统。

NCI 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毒性报告相关软件,这或许将有助于改善医师漏报毒副反应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