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蛛网膜颗粒 长啥样?

近日,来自印度新德里 MD RML 医院的 Sanyal 教授等人发表了一篇教学病例,刊登在最新一期的 AJNR 杂志上,仅根据患者病史和如下影像学检查结果,你是否能做出诊断?

患者男性,47 岁,因头部创伤就诊于医院急诊科。

结合上图,考虑如何诊断?

A. 血管瘤

B. 肿瘤转移

C. 嗜酸性肉芽肿

D. 巨型蛛网膜颗粒

答案: D. 巨型蛛网膜颗粒

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内,称蛛网膜颗粒(arachnoid granulations,AG)。脑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AG 通常位于旁矢状面的位置,在顶叶和颅后窝的上方。

在 MRI 成像上,AG 常常被看做是颅骨内板的压痕,信号强度与脑脊液相当(图 A、B 中箭头所示)。巨型 AG(>1 cm)较为罕见,可能引起板障空间的扩张(图 C 箭头所示)。AG 常常被误诊为溶骨性肿瘤,当诊断 AG 不明确时,可采用脂肪-饱和 T1WI 对比增强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