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患者进行性腹胀:包虫病作祟

来自南非东伦敦的 Katie 等报道了 1 例罕见的播散性腹腔包虫病,发表在近期的 Gastroenterology 杂志上。

病史简介

一位 21 岁的女性因「进行性腹胀、腹部不适,伴间歇性呕吐 1 年」就诊于南非医院的普外科门诊。患者有排气、排便,无外伤史。既往查 HIV(+),CD4 细胞计数为 554/μL,并接受抗病毒治疗。此外,患者有隐球菌性脑膜炎、肺结核病治疗史。

体查:腹部膨隆、触诊感轻度腹部不适。

辅助检查:血红蛋白 7.7 g/L,血小板 553*109/L;白蛋白 26 g/L;尿素、电解质、白细胞、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妊娠试验阴性。患者入院后行经口服及静脉造影盆腹部 CT 检查(图 1)。


图 1. CT 显示腹腔内多发囊肿,肝脏巨大囊性病灶

诊断及治疗

患者 CT 下表现特征与播散性腹腔包虫病一致,播散原因可能与先前肝包虫囊肿破入腹腔有关。

包虫病由细粒棘球蚴感染造成,囊肿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常出现于肝(50%-77%)和肺(18%-35%)。包虫囊肿可自发破裂或继发于创伤后。年轻患者、囊肿直径>10 cm、囊肿位于表面是囊肿破裂的危险因素。

囊肿破裂后,患者将出现急性腹膜炎症状、过敏反应(有时危及生命)等。包虫头节的慢性腹腔内弥散将导致播散性腹腔包虫病。HIV 感染导致的免疫缺陷对包虫感染的作用尚不明确,然而,HIV 感染可能导致异常严重的症状出现。

患者接受 15 mg/kg 剂量的阿苯达唑治疗 9 月后,病情缓解不明显。为了减轻腹痛,医生对患者施行囊肿减容术、囊腔及腹腔高渗盐水(16.54%)灌注等处置。术后继续予以阿苯达唑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腹腔内包虫囊肿破裂可导致长期严重后果,而上述情况对于在一个包虫病、HIV 及创伤呈地方性流行的国家来说,更是一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