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后远期 CT 表现是什么?

前脑叶白质切除术于上世纪 30-50 年代风靡一时,是世界上第一种精神科手术,其发明者曾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却终因术后并发症而昙花一现。近期,BMJ 杂志刊登了由英国伦敦皇家医院急症医学科 Lovell 教授报道的一例前脑叶白质切除术 45 年后颅脑 CT 表现的病例,一起来看下。

患者女性,71 岁,主诉为意识水平下降。查体轻度左侧面肌下垂,神志不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15/15。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左侧面部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言语、肌力、反射、感觉正常。

行头颅 CT 扫描(图 1),双侧额叶白质低密度改变。家属诉患者于 1969 年因严重精神分裂症行双侧额叶立体定向白质切除术。骨窗显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后慢性骨畸形(图 2)。


图 1. 轴向 CT 显示双侧额/前额叶皮层低密度


图 2. 轴向 CT 显示陈旧性右侧颅骨切开术后改变(骨窗)

前脑叶白质切除术是一种已不再使用的手术,历史上曾用于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目的是通过钝机械创伤切断前额叶的神经束。虽然该手术在全世界引起争议,但其发明者 Egas Moniz 博士曾获得诺贝尔奖。六十年代逐渐被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取代。虽然有些精神外科手术仍旧开展, 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已成为历史。

然而在某些老年精神病人中仍可观察到前脑叶切除术相关后遗症。CT 特征性的双侧低密度改变必须与脑梗死和陈旧性脑挫伤后遗症鉴别。

学习要点:

1. 额叶白质切除术可见于某些老年精神病人中;

2. 双侧额叶 CT 低密度病灶需考虑为先前精神外科手术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