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程:影像学手段诊断多发性硬化

病史:患者,16 岁,女性,梳头中出现急性间歇性不可控的手颤,在急诊中心进行颅脑 CT 平扫。

以下为 MR 强化前后图像显示:轴位 T2 液体恢复反转(FLAIR )图像和矢状位 T1 图像,包含水肿及病变加强的征象。

下面为几月后后续 MRI 增强扫描轴位 T1 图像。

扫描同样得到了眶部 MRI 压脂增强前后图像。下面是增强后 T1 压脂冠状位和轴位 MR 图像。

结果:初次 CT 平扫显示累及额顶叶的白质血管源性水肿。

后续的颅脑 MRI 检查显示侧脑室周围以及皮质下多发卵圆形强化灶。在 FLAIR 序列上病灶周围水肿明显。

患者病理结果只发现了炎症细胞而并未发现胶质瘤或者淋巴瘤的证据。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幕上的病灶范围已经减小。然而小脑中脚处出现新的强化灶,并且右视神经的增粗、强化程度增高。

诊断:多发性硬化(MS)

案例讨论

多发性硬化(MS) 是中青年人中最常见的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好发于 30 岁女性。MS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由个人遗传易感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引起的。MS 的诊断需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发现脱髓鞘。McDonald 标准是临床上广泛接受的诊断 MS 的标准,并在 2010 年重新修订。

MRI 图像结果发现侧脑室周围多发性 T2WI 高信号,也多见于皮质下 U 型纤维、小脑中脚、脑干和脊髓。出现皮层的病变可能为进展性类型的指征。另一个预示病情严重的征象为 T1WI 加权图像的高信号(大部分的病变都为低信号或者等信号)。

MS 病变在注入对比剂后一过性强化,病情约在六周后缓解。在治疗过程中,约 70%-90% 的 MS 患者并发视神经炎,同时约有 15%-25% 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