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素、红细胞输血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或无改善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容易合并贫血,而贫血若得不到有效纠正,往往容易加重继发性脑损伤,使患者预后趋于恶化。促红素和红细胞输血是治疗贫血的常用干预方法,但该两项措施能否确切改善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目前鲜有研究。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市的两家I级创伤中心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在2006年-2012年的六年内纳入200位闭合颅脑创伤的患者,结果提示促红素和红细胞输血对颅脑创伤后6个月的GOS评分均无改善。该项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JAMA杂志上。

该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了200例闭合性颅脑创伤患者,采用2×2析因设计,评估促红素的应用(促红素或安慰剂)、不同输血阈值(7 g/dL或10 g/dL)的疗效。患者于伤后6小时入院,立即予500IU/kg剂量的促红素或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分别于伤后第2天、第3天再各给予一个剂量,接下来2周每周各一个剂量(共5个剂量)。基于安全性考虑,对2009年后入组的126位患者促红素方案更改为伤后6小时一次、伤后第二周、第三周各一次(共3个剂量)。患者在接受颅内压监测和机械通气等急性期治疗期间,被随机分为血红蛋白7 g/dL阈值组或10 g/dL阈值组,通过输注去白红细胞悬液以维持血红蛋白浓度于相应的水平。研究主要指标为伤后6个月的GOS评分,分类为预后良好(GOS 4-5分)和预后不良(GOS 1-3分);次要指标为伤后6个月死亡率,ARDS、感染和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显示,促红素的应用与红细胞输血之间无交互作用。2009年以前所采用的促红素5个剂量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无明显差异(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8.2%、48.6%,P=0.13);促红素3个剂量组的预后良好率低于安慰剂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29.8%、38.2%,P<0.001)。输血阈值7 g/dL组和10 g/dL组无明显差异,其预后良好率分别为42.5%和33.0%(P=0.28)。两阈值组患者在ARDS和感染的发生率上无区别,但阈值10 g/dL组的血栓性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9)。

在既往的实践中,临床医师普遍认同颅脑创伤患者应避免贫血,并努力通过输血等措施将血红蛋白维持于10 g/dL以上的水平以改善颅脑创伤患者的脑氧供和脑灌注压力。通过该项随机对照试验,作者认为这种输血方案并不能改善患者的远期疗效。关于促红素的应用,作者认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差异较大,使得合理的剂量方案还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