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人格改变和步态障碍 如何诊断?

近期 JAMA Neurology 杂志发表了一篇病例,报道了一例以早期人格改变和步态障碍为表现的患者,患者诊断何病,请看病例详细分析。

病例描述:

患者女性,主因步态平衡障碍、人格和判断力改变4年转诊至神经内科。家属观察到首次症状发生是在55岁,表现为轻微的步态障碍,后续出现明显的平衡功能下降。57岁时,逐渐出现社交退缩、人格改变以及判断力所损。59岁时出现了不适宜的大哭大笑,注意力不集中、疲劳以及记忆力损害。

患者逐渐出现视力改变、使用电视遥控器困难、强迫行为、吞咽困难却伴异常的体重增加。而且开始出现运动障碍,伴肌肉强直、异常姿势、左侧足趾向上弯曲、伴跌倒。

既往史:不宁腿综合征、高血压、高脂血症、近视、鼻中隔偏曲。母亲有神经精神疾病和步态障碍病史。

一般体格检查正常。神经系统检查示:计算力和视空间结构功能差(图1A),近记忆力下降。MMSE 量表评分28分。颅神经检查:上视困难、轻度面具脸。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步态不稳、摆臂动作减少。左侧足趾反射轻度活跃。

血尿检查正常,脑脊液一般检查正常。β淀粉样蛋白42水平为 530 pg/mL,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水平正常。头颅磁共振检查正常(图1B)。PET显示右侧额颞叶代谢减低(图1C)。脑电图可见左侧额颞叶尖波和慢波。


图1. 患者认知功能检测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

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逐渐加重,发病九年后死亡。

根据以上病史,考虑诊断为:

A. 额叶变异型阿尔茨海默病

B. 额颞叶痴呆

C.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D. 皮质基底节变性

E.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诊断:C.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讨论:

在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有过多次诊断,包括额颞叶痴呆(由于出现行为改变,认知功能相对保留),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由于出现运动功能改变,摔倒)以及皮质基底节综合征(由于出现显著的不对称性肌张力障碍)。但是,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是最可能的诊断,由于早期出现平衡功能障碍、摔倒、帕金森综合征等症状,头颅核磁显示明显的中脑萎缩,矢状位显示蜂鸟症(图2)。


图2.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报告正常,但实际上存在显示的中脑萎缩

不考虑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患者没有早期的记忆功能障碍,脑脊液tau和磷酸化tau蛋白水平正常。患者无辨距不良、眼震或其他经典的小脑体征故也不考虑脊髓小脑变性的诊断。尽管不对称性运动异常提示皮质基底节综合征的可能性,但这也可见于PSP中,无皮质基底节综合征(CBS)其他典型的症状也不支持该诊断。

有一些症状提示可能为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但早期出现显著的运动症状和体征,MRI和PET检查结果不支持。最后尸检证实为PSP:在整个皮层及皮层下灰质核团,可见弥散性严重的胶质磷酸化tau蛋白病理改变,采用AT8抗体进行免疫生化学染色则更明显。

病理结果示在白质出现成簇的星型胶质细胞、瘢痕状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缠结、显著的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细胞胞浆包涵体;黑质出现大量神经元丢失,几乎没有神经元缠结,采用β淀粉样蛋白染色显示没有老年斑的证据。没有α突触核蛋白聚集或者TDP-43蛋白病理改变。

点击关注「神经时间」微信公众号,即可获得 5 个丁当。